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的变化 时期 耕地面积 人口 明初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的变化

 

 

时期

耕地面积

人口

明初

8.5亿亩

6600余万

清前期

10亿亩

4.1亿

 

 

材料二  (清前期)苏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议。

——摘自《永禁机匠叫歇碑》

材料三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清王朝),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2)材料三中的“时势”是指什么?“安于现状”和“人为地隔绝于世”反映了当时清政府怎样的经济政策?

(3)依据上述材料,指出经济发展对中西方关系的影响。

 

 

(1)特点: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存在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2)时势:西方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3)影响:中国经济落后于西方,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解析】 (1)材料一的表格反映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多,说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材料一“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反映存在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2)第一小问,材料中反映马克思对鸦片战争前后的清朝的评论,但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故“时势”是指发展资本主义,即西方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第二小问,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前,清王朝奉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中国不了解世界形势。 (3)到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成就不包括

A. 电力的广泛运用

B. 内燃机的创制

C. 信息技术的运用

D. 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

 

查看答案

1914年,一位工人的妻子在写给流水生产的发明者福特的信中说:“你所使用的生产线是一种奴隶驱赶装置,我的上帝!福特先生。我丈夫回家后一头卧倒,不吃晚饭…”当时的欧美社会,类似的舆论也屡屡出现。这一现象反映了

A. 自由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

B. 工人缺乏必要的保护

C. 工业发展对人文精神产生了冲击

D. 强化劳动强度弥补了技术革新的不足

 

查看答案

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关注由此前的文化方面转向自然资源方面。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欧洲想全面了解中国

B. 欧洲对资源的需求增加

C. 中国文化落后于欧洲

D. 欧洲经济实力超过中国

 

查看答案

“随着19世纪的推进,公司的规模也在扩大,为了更加全面地控制市场(横向联合)或者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纵向联合),大型的工业联合体组成。”这一“联合体”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新航路开辟

B. 殖民扩张与掠夺

C. 第一次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查看答案

19世纪的工业革命促使自然科学实验条件的极大改善,促进了科学理论的实践检验,如航天望远镜的发明和改进从观测数据上证实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正确。这表明

A. 科学理论的发展得益于生产力进步

B. 相对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

C. 实验科学的出现源自西方工业革命

D. 物理学家用理论证实相对论的正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