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前往安徽省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在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胡锦涛说“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考察凤阳县小岗村本身是对该地1978年自发改革尝试的肯定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
C. 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要以土地公有为前提
D. 现有土地承包关系永远不会变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适应。例如,政治上,这是俾斯麦以血和铁统一德国的时期。他在各国的民族主义赞美者认为达尔文主义给了他们支持和正当理由,他们认为在政治活动中和在自然界一样,最强有力者是得胜者,好战的品质决定谁将在国际“生存斗争”中获胜。经济生活中,这是自由经营和粗鲁的个人主义的时期。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并据此分析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进化论在社会发展方面的历史影响。
(3)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与经济政治活动关系的认识。
历史上每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往往也是文化繁荣兴盛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汉之时,中华文化大致完成了内敛式的演进,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人生观、价值观、哲学思想,以其鲜明的自身特色投入世界文明舞台,做好了迎接其他文明体系挑战的结构性准备,从而构成了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延续至今的原因小论》
材料二 武人出身的宋太祖对文化的重视超过其他所有的开国皇帝。宋代学校教育异常发达,京师设有国子学、太学等,另有专业性很强的武学、律学、算学、画学、书学、医学。除了官办学校之外,私人讲学授徒亦蔚然成风,其中以书院的兴盛最为引人注目。当时学术空气相当自由,学术环境也是非常宽松的。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偶然的,但它确实又寓于两宋社会尊重科技、重视科技氛围的必然之中。在漫长的中国封建时代,宋代是经济发展迅猛的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引人注目的成就。
——据《重新认识宋代历史》《宋朝历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汉之际的主要哲学思想,中华文明“做好了迎接其他文明体系挑战的结构性准备”表现在哪些方面?
(2)根据材料二,归纳宋代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主要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纲领
材料二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遇到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抓住了这个根本问题,在总结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运用马列主义的革命原理,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独特的中国革命的道路。
材料三 “过去搞民主革命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革命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
(1)孙中山将材料一中的革命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什么思想?其核心内容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指导了什么实践活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毛泽东同志在大革命失败后结合国情开辟了什么样的道路?他的思想何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走出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东亚国际关系复杂化,俄日矛盾居于首位。同时,俄国意图向长城以南扩张,使得英俄矛盾逐渐尖锐。英国采取与其它列强结盟以孤立俄国的策略。1902年,《英日同盟》在伦敦签订。双方约定,倘使双方在中国和朝鲜的利益受到别国侵略或因内部骚乱造成损失时,任何一方均可采取必要的措施。据此条款,可广泛干涉中国、朝鲜内政,甚至在主动发生对俄战争时,也可援用此条款。
——摘编自蒋孟引主编《英国史》
材料二 1992年2月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它规定:最迟于1999年在欧共体内发行统一货币,实行共同的对外与防务政策,扩大欧洲议会的权力。联盟侨民无论居住在哪个成员国,在欧洲选举和市政选举中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需要一致通过的政府间合作,今后将涉及与“共同利益”有关的问题(避难:移民,签证、警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日同盟》签署的背景及对远东局势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日同盟》相比,《欧洲联盟条约》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各民族在自身的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随着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各种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交流、碰撞,有时表现为激烈的状态,有时表现为平和的状态。早在明朝以前,中外文化就有了交流、碰撞。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主要途径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史实说明“早在明朝以前中外文化就有了交流、碰撞。”
材料二 明清之际,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所翻译书籍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材料三 儒家的“知天命”推动了古代的天文观察和天文学研究;天文历法的研究离不开数学,因而儒学把数学列为“六艺”之一,由此激发了很多儒生对数学的研究;儒家以“仁”为核心,于是以治病救人的医学为“仁道”,主张“不为良相,但为良医”;儒家认为治国要以农为本,对农学的重视乃是其题中之意。其次,儒学的一些思想方法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积极意义。如孔子的“举一反三”、孟子的“苟求其故”,对于古代科学家开拓研究思路,探寻事物规律具有深远影响。
——摘自王永星的《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归纳儒学对我国古代科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