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20年代起的约七十年里,苏联的建设道路影响深远,发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20年代起的约七十年里,苏联的建设道路影响深远,发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三  苏联工业总产量位次变化表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量

5

3

2

2

1

 

 

——据《俄国及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材料》

材料四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十年的苦果,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材料五  2000年,俄罗斯社会和民族问题独立研究所做的民意调查结果如下:

14.6%受访者:20世纪俄罗斯的成就超过其他任何世纪;

13.2%受访者:这是俄罗斯最不成功和最困难的一百年;

 

2/3受访者:既取得了伟大成就,也遭受了空前损失。

——据吴恩远《“关于苏联解体教训”一些流行观点的检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是哪一经济政策?这一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及其作用各是什么?与“用冲动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苏联能“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的原因?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式的经济有哪些弊端?

(4)材料五中,哪个观点比较客观?它符合怎样的评价方法?

 

 

(1)政策:新经济政策。 措施与作用: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 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经济。 (2)可以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 (3)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计划指令压制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从农民那里拿走东西过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4)“既取得了伟大成就,也遭受了空前损失”最为客观。 全面、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1921年”可知是新经济政策;第二小问依据所学新经济政策措施从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及作用回答即可;第三小问结合所学从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经济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和所学从计划经济体制和工业化模式回答。 (3)依据材料四“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和所学从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落后以及牺牲农民利益发展重工业回答。 (4)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五“既取得了伟大成就,也遭受了空前损失”可知最为客观;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可知是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波义信先生把南宋时杭州的商品集散和流通划分为三个层次(环)的市场圈。一环市场圈由杭州和它的近郊区组成;二环市场圈是杭州的中距离商业运输圈,它直接供、茶、盐等,其范围涉及明州、衢州、镇江、黄池等地;三环市场圈是杭州的应杭州150万人口的日常需要物资,如米谷、薪炭、油脂、鱼肉、生鲜食品、原料、建筑

材料  远距离商业运输圈,它联络全国,甚至波及海外。其实各个城市都能够划分出大小不等的市场圈。市场圈是通过商品的消费和商品的吐纳构筑的。如果说市镇的兴起是宋代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那么市镇兴起的原因之一就是城市的辐射带动。……这些市镇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城市的周边,依次递进,构成了市场网络的联结支点。它们的兴起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是分不开的。

——李晓《宋代城镇综合经济功能的增强与城乡经济一元化》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  关于城市化进程的图表(如下图)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城市化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该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很难依靠经营小块土地脱贫致富。如果把农民增收看作一个分子式,分母为农民数量,分子为增收渠道,则只有缩小分母,扩大分子,才能提高其绝对值。新的实践正呼唤着新的农业革命和全方位的农村变革,其核心是解放农民,减少农民,投资农民,富裕农民,根本出路是把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镇,使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城镇的高预期收入客观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着巨大的“拉动效应”。农民转移进城能获得较高预期收入,这有助于农民脱贫致富,改善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城镇化“收入效应”还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进城不仅使农民能够接受现代化的社会文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等素质,而且还能够利用他们熟悉城乡经济而成为城乡经济社会互动的“经纪人”,输送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知识和致富的新理念。因此,城镇化是农民求生存、求发展的理想选择,是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的重要传导机制,是农民依靠自身力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

——宋元梁、肖卫东《城镇化与“三农”问题淡出研究》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镇化对“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解决有哪些积极影响?——上述材料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1971年,对唐代洛阳的含嘉仓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其全面积有42万平方米,其中一个窑穴还存有唐代储藏但已碳化的谷子(据估算,这些谷子在唐储放时约25万公斤)。与此同时,粮价越来越便宜,“斗米十五钱”。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 封建剥削的残酷    B. 滥发货币的影响    C. 垦田面积的扩大    D. 唐代农业的发达

 

查看答案

下表是美国钢铁业统计情况表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人)

78000

27200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下列选项中对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A. 重工业发展速度迟滞

B. 企业的生存环境有所好转

C. 私人垄断时代的到来

D. 工厂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

 

查看答案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驶往中国的船舶装载的物品通常90%是黄金白银,有时甚至高达98%,只有10%的装载物是各种货物。这种现象说明

A. 中国成为英国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B. 中国是英国主要的对外贸易顺差国

C. 工业革命前中国商品在西方畅销    D. 自然经济基本隔绝了外国商品的输入

 

查看答案

1994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流入总量中,流入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占40%,可是到1999年这个比例却仅为25%,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 )

A. 经济独立日益加强

B. 剩余资本大量存在

C. 经济发展处于劣势

D. 投资环境改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