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7—1978年,我国能源消耗量增长了5倍多,从9644万吨增加到57144...

1957—1978年,我国能源消耗量增长了5倍多,从9644万吨增加到57144万吨。但每吨能源生产的国民收入却是下降的,从942元下降到527元,减少了44%。这说明

A. 计划经济体制有优势

B. 经济建设全面衰退

C. 国民经济发展代价大

D. 阶级斗争破坏建设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1957-1978年中国能源消耗量增长国民收入却下降,这说明此时期中国的经济的发展是付出了沉重代价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劣势而非优势,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全面衰退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能源消耗量增长和阶级斗争无关联,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民公社推行后,出现了“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景象。这本质上反映了

A. 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B. 生产关系脱离了实际

C. 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

D. 社会公平基本上实现

 

查看答案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实际投入施工的150个重大工业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投资87亿元,占比44.3%,中部地区64.6亿元,占32.9%;西部地区39.2亿元,占20%。影响工业建设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 对建国初国家安全形势的判断

B. 合理调整全国工业布局的要求

C. 以东部带动中西部发展的需要

D. 各地工业基础及资源分布状况

 

查看答案

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税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至10%,1933年提高至20%,到1934年更是达到25%。中国政府关税收入从1928年的1.34亿元增至1931年的3.88亿元。关税收入的增加

A. 促使近代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B. 使列强商品输出遭到毁灭性打击

C.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促使中国近代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查看答案

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根据国防需要和可能的经济能力,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预定于三年之内,在中部的湘、鄂、赣等内地建没与国防需要直接相关的重工业和矿业,奠定我国冶金、燃料、化学、机器及电器工业的基础.这表明

A. 政府忽视轻工业建设

B. 国共对峙日趋缓和

C. 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

D. 工业布局逐步合理

 

查看答案

20世纪20年代,直皖、直奉、江浙等(军閥)争战不已,地方制据对抗。各路军阀将工商企业视为动辄可得之财源,苛捐杂税滥征,这直接造成了

A.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B. 中央政府的权力膨胀

C. 工农运动高涨

D. 民主思想活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