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燕国在历史上属于哪一类分封对象的封地

A. 功臣    B. 姬姓贵族

C. 商朝旧贵族    D. 夏禹后代

 

B 【解析】燕国是姬姓贵族,非功臣,故A错误;燕国是周人本族,姬姓贵族,故选B;姬姓贵族,非商朝旧贵族,故C错误;燕国是姬姓贵族,非夏禹后代,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面图片所示文物透出的历史相关信息是。

 

A. 原始居民的生活

B. 商朝的青铜文明

C. 春秋战国的纷争

D. 秦汉时期大一统

 

查看答案

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由此可见,商代

A. 耕作方式为刀耕火种

B. 农产品大多进入流通领域

C.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

D. “众人”大多应属自耕农

 

查看答案

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依据文献资料和田野考古的鉴定研究,参考现代天文推算的结果及相关C14的测年数据,将我国有纪年的历史由公元前81年向前推到公元前2070年。据此可知

A. 历史研究没有一个确定标准

B. 跨学科研究开始运用于史学领域

C. 文献记载较考古发掘更可信

D. 传统史学研究方法得到拓展延伸

 

查看答案

    史料研读史料一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开始叫作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史料二只有坚决地系统地进行改革,城市经济才能兴旺繁荣,才能适应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需要真正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史料三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目的是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使得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首先在安徽、四川试行,然后逐步推广到全国农村。在城市也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由点到面,先试点后推广。改革旧的经济体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宁可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史》

(1)史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不变”与“变”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2)据史料二,概括指出1984年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查看答案

    材料  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

解读材料,提炼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