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不同时期的文化交流具有不同的特点。
材料一 商业的沟通从来就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传统的中国出口商品,传递着东方的风物人情和社会景象。它们走进西方的日常生活,融入了欧洲的饮食、服饰文化。外销商品的定购与生产,使西方的宗教故事、神话传说传入中国民间,而且造就了一批掌握了西方绘画技艺的大师。西方的医学、商业文化也都不同程度地被中国同行所接受。……纵观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尽管中国文化曾对西方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中国在吸收西方文化上却是浅尝辄止。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基本上处于文化的表层。
——摘编自吴建雍《清前期中西贸易中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等
材料二 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对象首先是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1955年,中国艺术团访问了法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同年7月,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华演出。……1956年和1958年,中国艺术团曾经两次访问南美洲的智利、乌拉圭、巴西、阿根廷等国。……“这一段时间的对外文化交流往往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开路先锋’和‘外交先行官’的角色”。
——摘编自张登德《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材料三 在当今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东亚在世界上崛起,增强了东亚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东亚发展模式的成功,使东亚地区的国家更坚定了对自身文化的信心。这种自信更促进了一种“亚洲意识”的觉醒。1996年首届亚洲儿童权利与传媒会议通过的《马尼拉宣言》指出,亚太地区的大众传媒应尊重和保护亚洲社会的传统文化,向儿童提供富有亚洲特色的节目。
——摘编自关世杰《试论二十一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文化交流的趋势。
1979年,美国为遏制通货膨胀提高利率后,世界各国的美元大量流向美国,五年内美元综合汇率上升59%,贸易逆差创下历史纪录。1985年,日、德、英、法四国也抛售美元,很快日元和德国马克对美元汇率上升超过100%。从这一过程可看出
A.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
B. 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大国
C. 国家干预经济方式新发展
D. 发达国家联合应对全球化
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纺织女工走上街头抗议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薪;1910年,第二国际筹划设立国际劳动妇女节;1914年3月8日,欧洲多国妇女举行反战示威;1917年3月8日,俄罗斯妇女的罢工拉开了“二月革命”的序幕;1924年3月,中国国共两党共同庆祝妇女节;1975年,联合国开始庆祝妇女节。由此可知,这一节日
A. 由世界民主运动共同促成
B. 源于妇女争取其经济地位
C. 植根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D. 保障女性取得其合法权益
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
A. 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
B. 改革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
C. 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
D. 责任制内阁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
从11世纪末开始,以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为中心,并逐渐扩展到西欧各国,出现了研究、学习和采用罗马法的历史现象。这一现象
A. 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B. 表明天主教会的权威被打破
C. 说明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D. 适应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
A. 城镇人口所占比重的变化
B. 农业产值所占比重的变化
C. 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
D. 公有经济所占比重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