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附加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晚清驻外使节有关近代世界政体大略的...

附加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晚清驻外使节有关近代世界政体大略的综述:

地球万国内治之法,不外三端:有君主之国,有民主之国,有君民共主之国。今日之德、日皆君主之国也,与中国无异。美、法,皆民主之国也,其政权全在议院,而(总统)无权焉。英国,君民共主之国也,大约民权十之七八,君权十之二三。民主之国,其法合于盂子“民为贵”之说;然其弊在朋党角立,互为争胜,甚且各校私见而不问国事之损益,则权不一而志不齐矣。君主之国,主权甚重,操纵伸缩,择利而行;然其弊在上重下轻,或役民如牛马,伴无安乐自得之趣,如俄国政俗是也。惟君民共主,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并,最为斟酌得中。

——摘编自《薛福成(1838年一1894年)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晚清驻外使节对近代西方民主政体的认识找出其中的不当之处,并运用相关史实选择一处予以简要说明。(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语言简明。)

 

示例: 不当之处一:把近代德、日等国视为与晚清中国一样的“君主之国”。说明:君主政体主要有封建君主专制与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两种。晚清中国属于前者,而近代德、日,其政体虽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属于后者,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不当之处二:认为“民主之国”(即民主共和制)中的总统无权。说明: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着国家的行政大权;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在行政方面拥有广泛的权力。二者都是本国国家权力的中心。 不当之处三:过分夸大西方国家议会的权力。说明:西方政治注重分权与制衡,如英国,首相实际上对议会负责,但又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有权解散议会;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权力相对独立平等,又互相制约。 不当之处四:认为“民主之国”的政治理念与孟子仁政思想相同。说明: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其本质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体现“主权在民”,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不当之处五:对西方政党政治的认识比较片面。说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政治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以美国为例,其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对垒、交替执政,一方面容易造成政治分化、社会分裂,另一方面,两党在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当之处六:过于推崇“君民共主”说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形式,不同的国家根据国情确立了不同的政体,没有好坏之分。君主立宪制并非“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弊”,如英国君主为“虚君”,而近代德意志帝国皇帝却掌握着国家实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晚清近代外交思想变化。依据材料:“今日之德、 日皆君主之国也,与中国无异。”不当之处一:把近代德、日等国视为与晚清中国一样的“君主之国”。第二处:“美、法,皆民主之国也,其政权全在议院,而(总统)无权焉。”不当之处二:认为“民主之国”(即民主共和制)中的总统无权。第三处:“英国,君民共主之国也,大约民权十之七八,君权十之二三。”过分夸大西方国家议会的权力。第四处:“民主之国,其法合于孟子‘民为贵’之说。”其认为“民主之国”的政治理念与孟子仁政思想相同。第五处:“君主之国,主权甚重,操纵伸缩,择利而行。”对西方政党政治的认识比较片面。第六处:“惟君民共主,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并,最为斟酌得中。”过于推崇“君民共主”政体(即君主立宪制)。依据以上六点进行具体背景以及知识点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史大事记

 

 

时间

大事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新思想的萌发

19时期中期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兴起

19世纪末

甲午战争列强瓜分中国、戊戌变法

20世纪初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

1912年到1919年

中华民国建立、新文化运动、五四适动

20世纪20年代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国民大革命、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0世纪30年代

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抗日战争

20世纪40年代

中共七大、人民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围绕“中国近代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对外商战”和“对内振商”的内外夹击下,商人主导了1904—1911年间的“收回利权运动”和1905年的抵制美货运动。1910年,日本和美国实业团主动向中国商会提出访华要求,并经中国商会的邀请来华访问。1915年,中国实业团开始了近代中国第一次以实业界人士为主、有组织的走出国门的民间经济外交活动。北洋政府认为中国实业团访美“虽系国家交际上应有之酬昨,亦国民外交上难得之遭逢。”在抵制“二十一条”活动中,商人团体上书北京政府,宣布“举国商民誓不承认”。巴黎和会期间,民间经济外文迫使中国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基于主动参与外交的价值认同,上海成立了“中华民国全国各界联合会”。

——摘编自于文浩《近代中国民间经济外交观念的发展演变及特征研究》

材料二  包容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与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

——李克强在英国智库的演讲《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至民国初年民间经济外交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49年以来中国是如何以包容姿态融入世界的。这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有学者在研究十六世纪中叶“嘉靖大倭寇”问题时认为:一是倭寇的主体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中小商人阶层;二是倭寇的最高领导是王直,是徽商出身;两者追求的是海上贸易的合法化。材料表明

A. 民间贸易损害政府利益

B. 商帮力图扩展海外贸易

C. 官方贸易失去垄断地位

D. 海禁政策加剧倭寇之患

 

查看答案

宋《梦粱录》载“杭都旧俗,自初一日至端午日,家家买桃、柳、葵、蒲叶、伏道,又并市茭、粽、五色米团、时果、五色瘟纸,当门供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这主要反映了宋朝

A. 迷信色彩的风俗沿革

B. 城市职能的发展完善

C. 坊市制下的商业发展

D. 商业环境的相对宽松

 

查看答案

公元8年,西汉外戚王莽夺权建立新朝。他宣布,“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企图用恢复井田制的办法解决严重土地兼并问题。但在公元12年,他又下令“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宣告王田制中止。王莽改革土地制度的失败,说明

A. 井田制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B. 土地私有制的不断发展

C. 国家无意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D. 国家与地主的矛盾不可调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