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铜表法》规定,凡涉及公民的生死问题时,需要执政官主持的人民大会(元老院)作出决定;凡属科处罚金一类的犯罪,就交由平民团体审判。这表明罗马法
A. 严格限制公民自由
B. 带有习惯法伸缩性痕迹
C. 崇尚秩序和平衡
D. 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
克里斯提尼时期,雅典政体已经兼具“主权在民”“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的特点,但它仍规定三、四等级公民只能出席公民大会,不能担任高级官职。这表明雅典
A. 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B. 否定下层公民政治权利
C. 保障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D. 民主政治建设尚待完善
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
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
B. 高层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多
C. 地方行政区的权利不断扩大
D. 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日趋合理
邓嗣禹曰“(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吕思勉曰“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二者均认为科举制
A. 延续时间长且不断发展完善
B. 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徇私舞弊之弊
C. 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
D. 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乾隆帝即位之初,以西北已无边患为由裁撤军机处,后又恢复;嘉庆和道光年间,通过建章立制使军机处进一步完善;在清末的“预备立宪”过程中,军机处最终被废除。军机处的发展轨迹表明,清代
A. 政治决策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B. 君主专制政治制度达到顶峰
C. 官僚体制改革取得较大成效
D. 时代变迁影响国家机构发展
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而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则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造成其二人观点针锋相对根本原因是
A. 两人代表的阶级不同
B. 两人所处时代不同
C. 两人官民身份不同
D. 以上观点都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