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
A. 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 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 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 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下表是《汉书》中对当时医学发展状况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当时
史料 | 出处 |
汉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已有“本草待诏”的职位 | 《汉书·郊祀志》 |
元始五年(公元5年)曾“征求……本草等教授者来京师” | 《汉书·平帝纪》 |
楼护少年时候“诵读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 | 《汉书·楼护传》 |
A. 儒家经典为医学提供知识基础
B. 《伤寒杂病论》的成书条件成熟
C. 政府设有专门机构研究药物学
D. 民间钻研医术的氛围非常浓厚
中国哲学家的社会经济思想中,有所谓的“本”“末”之别。区别本末的理由是,农业关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在有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在农业国家里,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所以“重本轻末”思想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始终。材料旨在说明
A. 农业生产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B. 小农经济形态决定社会“本末”思想
C. 生产经营方式决定社会经济思想
D. 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原因
《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
A. 需要大量劳力
B. 适时增加肥力
C. 提倡精耕细作
D. 善于积累经验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苏辙在《制置三司条例司论事状》中说:“城廓之户虽号兼并,然而缓急之际郡县所赖;饥馑之岁将劝之分以助民,盗贼之岁将借其力以捍敌。故财之在城廓者,与在官府无异也。”其言论旨在
A. 反对“不抑兼并”的政策
B. 强调缓和社会矛盾
C. 向国家提供征税的依据
D. 为土地兼并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