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先知、金冲及的《毛泽东传》中讲到:“从一九五六年二月十四日开始,到四月二十四日结束,(毛泽东)共听取国务院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这是毛泽东在建国后乃至在他一生中所作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周密而系统的经济工作调查。”毛泽东通过这一调查
A. 积累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建设经验
B. 致力于理顺经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关系
C. 总结了近代以来革命斗争中的重大问题
D. 提出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和方法
民国四年的一天,山西孟县牛村镇洞门坡赶庙会。史料记载:“那日人山人海,十分热闹,一群警察下去,不说黑白,见辫子就剪,搅得庙会一片混乱。结果引起赶会的农民群起反抗,见警察就打。有的警察骑马跑了,有的被打,辫子却没剪成。”这反映了
A. 清政府守旧势力很顽固
B. 辛亥革命反封建斗争的不彻底
C. 剪辫易服顺应革命潮流
D. 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纷繁复杂
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其版面内容排序首先是每天的“上谕”,其次是路透社电报,再次是报馆主笔(严复)的文章。《国闻报》这样排版的主要意图是
A. 表达强烈的参政意识
B. 上传下达以推进改革
C. 介绍西学以启迪民智
D. 增强宣传变法权威性
《姑苏志》中说:“民居所聚谓之村,商贾所聚谓之镇。”下图显示了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市镇数量增加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万历年间中国市镇开始兴起
B. 乾嘉年间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 同光年间市镇发展得益于世界市场
D. 明清时期中国市镇模式与西方相同
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
B. 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
C. 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
D. 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
撰于北宋初的《太平寰宇记》所记外国,系抄旧史而成,杂乱无章,为人不取。南宋时进士周去非在广西仕宦期间作《岭外代答》,是书共记海外诸国40余,该书问世之后,未曾刻成书,而“有多种抄本流传”。这一现象反映了
A. 东南地区经济发展独具特色
B. 时人的域外知识仍相当有限
C. 南宋民间海上贸易日益松弛
D. 朝廷对海外史地知识的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