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左传》记载,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国,请求观赏...

据《左传》记载,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国,请求观赏周朝的音乐和舞蹈。季札观后皆能“尽知其意”,并一一作了恰当的评论,博得了鲁人的敬佩。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A. 民族融合现象出现

B. 经济区域差异缩小

C. 华夏文化影响扩大

D. 诸侯结盟成为常态

 

C 【解析】 根据材料“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国,请求观赏周朝的音乐和舞蹈。季札观后皆能‘尽知其意’,并一一作了恰当的评论,”可知,吴国公子熟悉周礼。结合所学知识,其原因是华夏文化影响扩大。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信息涉及民族融合,排除A项;当时经济重心在北方,但没有信息涉及经济区域差距缩小,排除B项;材料仅仅涉及吴国出使鲁国,无法得出D项说法,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意识到人口增殖快于财货增加会导致“人民众而财货寡”,希望通过“务法”“务农”使“家有常业,虽饥不饿”。韩非认为:“凡人之生也,财用足则隳于用力。”故人人贫困才会加倍努力,而“征敛于富人,以布施于贫家,是夺力俭而与侈惰也”。

材料二  马尔萨斯(1766—1834)认为人口增加导致贫困,故应减少人口,理由是人口增加的速度快于生活资料增加的速度,则“次一等的打算自然就该使人口去适应生活资料了”。马氏强调,私有制以及个人负担养育子女的责任是控制人口的最有效制度,认为公有制会导致普遍贫困,贫困救济则会创造更多的贫困人口。

——改编自魏忠《韩非与马尔萨斯人口思想之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韩非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韩非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上述不同的相似社会背景是什么。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里亚纳海战,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日本海军与美国海军之间的一次海战。1944年6月,美军兵发马里亚纳群岛,日军不得不动用其两年来积蓄的全部力量,发动战略决战“阿号作战”(美方称“马里亚纳海战”)。经此一役,日本海军损失了3艘大型航母、舰载机600余架,主力航空母舰损失惨重,舰载机消耗殆尽,丧失西太平洋制海权,使之无法在4个月后的莱特湾海战派出飞机支持舰队。美军大获全胜,接下来美军B-29轰炸机可以直接轰炸日本本土。到当年10月莱特湾之战后,日本联合舰队再也无力改写战局。随后美军更逼近日本本土,山穷水尽的日本海军只有依靠“神风特攻”“菊水作战”的血肉之躯抵挡以先进科技和正确战略作为支撑的进攻者,最终伴随着“大东亚共荣圈”和“大日本帝国”迷梦的终结走入了历史。

——摘编自刘怡《联合舰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马里亚纳海战发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里亚纳海战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价格体制,农产品、矿产品、原材料  等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农民收入低下,企业亏损严重。1978年12月,中共中央果断决策,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拉开了价格改革的序幕。1979年到1984年,政府多次提高粮食、油料等农副产品收购价格。1985年开始,除政府合同定购的少数品种外,其他农副产品价格随行就市,长达30余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宣告结束;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并存的“双轨制”,允许企业对完成计划后的超产部分自主定价。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逐渐取消,实行政府指导价。1998年起全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随后与之相配套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禁止价格欺诈行为规定》等一些法规、制度也陆续出台。

——摘编自李林茂、李愈茂《价格改革回顾与瞻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价格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78年以来价格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一书中记载:1937年6月,在国民政府中央文化事业计划委员会的主持下,请到该会下属的史地、语文两研究会的部分成员前来开会讨论,专门就“表彰民族英雄的议案”发表看法。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研讨,最后决定先将秦始皇等四十人,推为“民族英雄”,特通告全国并征求传记。

附此次表彰民族英雄的名单秦始皇、蒙恬、汉武帝、霍去病、张骞、苏武、马援、窦宪、班超、诸葛亮、谢玄、唐太宗、李靖、李勣、郭子仪、韩世忠、兵飞、文天祥、陆秀夫、元太祖(蒙古族)耶律楚材(契丹)萨都剌(回族)明太祖、郑和(回族)唐顺之、俞大猷、戚继光、宋应昌、熊廷弼、袁崇焕、史可法、郑成功、左宗棠、冯子材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自然观,顾名思义就是指人类在认识自然界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在这一观点指导下形成的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西方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造就了中西方风格迥异的自然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人就开始探讨“何为自然”以及“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如“天人合一”“五行说”等都是中国古人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的回答,中国古代思想家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符合自己立场的自然观。……在西方,古希腊最早开始探索世界的起源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世界的本原初步归纳为“水”“火”等各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并逐渐形成了“天人相分”的自然观。……中国的自然观由“一”而生,将“自然界”和“人”看成一个整体,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的自然观由“二”而生,“自然界”和“人”的关系是一个对立不统一的关系,二者的对立性使得西方更多的追求“人”的主动性,使自然界逐渐沦为了人的奴隶。

——摘编自贾文龙、张卓艳《中西方自然观的历史演进及发展愿景探析》

材料二  西方的科技革命,恰恰是西方自然观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理性地解析着自然,科学地总结着世界的部分规则,并试图创造新的运行体系。这样的革命是极度震撼并且极具扩张性的,正如西方自然观试图精确地探索自然的每一个细微的部分一样,这样的革命必然会试图侵入每一个固有的民族文化中,这是西方认识世界的方式。科技革命更是大大促进了西方对“虚”的割舍和对“实”的肯定,因为科技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无数真实的行动和不断实践的检验之上,西方认为脱离操作实践的理论都是不切实际的。因而,科技革命带来了全球性的影响……中国的传统自然观受到了颠覆式的冲击。

——摘编自李玢《“科技化”时代背景下中西方传统自然观的碰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早期中西方自然观的不同内涵,并分析各自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近代西方科技革命使“中国的传统自然观受到了颠覆式的冲击”的表现。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应持有怎样的自然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