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为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稳定小农经济而采取的措施是( )
A.“相地而衰征” B.“履亩而税”
C.“尽地力之教” D.“平籴法”
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对社会发展共同的直接作用是( )
A. 促进了铁器使用和牛耕推广
B. 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
C. 逐步确立起新兴的封建制度
D. 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 各诸侯国为争霸战争需要而注重生产
B. 农民取得人身自由,地位提高
C.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 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因为随葬品不足,新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向鲁国求赙(注:助葬费用)。以后桓王还向鲁国求过车。……桓王死后,七年后才得以埋葬。这不能说明
A. 中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
B. 周王已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C. 诸侯国力量日益壮大
D.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出现
下列文献记载中,最能从根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B. “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
C. “恶金(指铁)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
D. “伐木而树谷,燔菜而播粟,火耕而水耨”
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 雅典的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
B. 广大妇女不能参政
C. 向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公民权
D. 城邦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