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国家允许农民在所谓的集体农庄市场上对其剩余农产品进行贸易往来,计划征收的粮食配额南1810万吨减少到1490万吨,计划五年内将工业消费品的产量提高134%,农产品的产量增加177%,住房空间扩大40%。这表明当时苏联
A. 肯定和继承了新经济政策
B. 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协调
C. 注重民众生活状况的改善
D. 经济发展模式发生变化
15世纪,书写文化在欧洲蔓延开来,人们喜爱写日记、歌谣,撰写自传和家族历史,摘录箴言,编写神秘剧,在书页空白处涂鸦。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新航路开辟改变社会观念
B. 人文主义价值观深入人心
C. 教会垄断文化局面被打破
D. 市民阶层社会地位的提高
罗马法规定:在买卖诉讼中,不明知而出售劣质木材之人,仅仅是依据买卖之诉承担对瑕疵差价的补偿责任。但如果是明知而隐瞒真相、欺骗买方,用劣质木材建造的房屋倒塌了,卖方就要承担全部房屋的赔偿责任。这反映出罗马法
A. 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
B. 司法原则和程序不统一
C. 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
D. 蕴涵着诚信的行为要求
1979年4月,中共中央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巩固、提高”,并强调这次调整的指导思想是:“一定要从自己国家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现代化的中国式道路。”新“八字方针”的提出
A. 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C. 表明经济工作逐渐摆脱“左”的束缚
D. 纠正了农业和轻重工业的比例失调
下表为国共两党抗战方针和政策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国共双方均认可对日持久抗战的政策
B. 国民党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倡导者
C. 国共两党都强调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
D. 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1920年,孙中山说:自北京大学学生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米革新事业之预备……社会遂蒙极大之影响。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倘能继长增高,其将来收效之伟大且久远者,无可疑也。这表明
A. 孙中山决计要进行思想领域的革命
B. 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起了主力军作用
C. 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D. 孙中山已认识到改组国民党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