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25年底,苏联与除美国外的所有资本主义大国都建立了外交关系。1933年,又与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次年,还被西方国家正式接纳为国联成员,并担任常任理事国。这表明苏联
A. 化解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B. 全面打破了西方的封锁
C. 赢得了国内建设的有利环境
D. 尝试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教科书中,贞德(英法百年战争期间的法国女英雄)的传奇故事反复出现。但在叙述时出现两点分歧:一是关于贞德肩负起拯救法国重任的原因,她是否听从了神谕;二是关于贞德的遗言—她最后的牵挂到底是“耶稣”,还是“国王"和“祖国”。这
A. 说明了贞德抗英事迹的不确定性
B. 反映了历史解释的主观随意性
C. 影响后世对贞德英雄身份的认定
D. 体现了历史叙述的共性与个性
公元前350年前后,德漠斯提尼在公民大会的一次演说中提出,如果一部分人像暴君一样发布命令,另一部分人出资装备战舰、交纳战争税并且参军参战,再有一部分人则只是投票判决这些出资参战的人们,那任何必要的行动皆无法实施。当时这类演说多次出现,表明雅典
A. 丧失了达成政治共识的机制
B. 城邦政体发生根本转变
C. 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广泛质疑
D. 民主政治体制面临危机
1978-1993年间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指数变化表
注:“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中国出口商品比重与世界出口商品平均比重的比值。比值大于1,表示国际竞争力具有优势;比值小于1,则表示竞争力相对较弱。
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当时我国
A. 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B. 产业结构在逐步优化
C.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 进出口贸易迅猛发展
据统计,1948年当选的“国立中央研究院”第一届81名院士中,有60人选择了留在大陆或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回到大陆。当时在美国的老舍、曹禺、钱学森等人,经过努力也纷纷回到了祖国。1949年前后,这一批知识分子
A. 吹响了“向科学进军”的号角
B. 承担着完成民主革命的重任
C. 响应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感召
D. 成为打破中美关系僵局的关键
1906年,孙中山等人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国民革命”,以区别于前人的“英雄革命”。1924年,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这表明
A. 工农群众开始登土政治舞台
B. 革命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
C. 民主革命的内涵进一步丰富
D. 广大民众的革命觉悟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