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法由“私法”(规定私人事务的法)和“公法”(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组成.私法重视对私人权利的保护;公法的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且公法地位高于私法.由此可知,罗马公法
A. 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
B. 维护了罗马贵族利益
C. 体现了国家至上理念
D. 维护了罗马社会秩序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为爱惜原料,将剩下的恶茧、病茧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后,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蔑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 茧丝成为造纸的重要原料
B. 造纸术与丝絮有一定渊源
C. 造纸术未能满足大众消费
D. 制丝术与造纸术相得益彰
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
A. 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
B. 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
C. 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
D. 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
清初规定“取具船户不得租与匪人甘结”。雍正九年(131年),朝廷为使“盗匪即无人假管”,规定:“嗣后商、渔各船照票内舵工水手各年貌项下。将本人箕斗验明添注,均于进口、出口时按名查验,一有不符,即行根究。”据此分析雍正帝的主要意图在于
A. 注重维护国家海权完整
B. 开始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C. 以天朝观念应对外国人
D. 防止人民在海外聚众反清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项)中提到:“高门大族,门户已成,令仆之司,可安流平进,不屑竭知尽心,以邀恩宠。且风流相尚,罕以物务关怀,人主遂不能籍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现象,由此推断
A. 九品中正制被彻底抛弃
B. 统治者实行了新的选官制度
C. 氏族门第不再是选官标准
D. 统治者被迫重用庶族地主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在康熙帝统治期间,重视农业生产,健全科举取士,笼络汉族地主阶级,组织编撰了《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书籍;重视蒙、藏地区事务,同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
1681年,平定三藩,统一南方;1683年,收复台湾,设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理;1685年、1689年取得两次雅克萨之战胜利;1698年,平定噶尔丹叛乱。
——摘编自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康熙亲自向南怀仁等传教士学习几何学、测量学、解剖学和医学,并在宫中设实验室,进行化学和药学的研究。康熙于1692年3月22日发布敕令,准许天主教在中国自由传教,敕令指出:天主教的教义大致与中国礼教相符。中国政府既容许人民信奉喇嘛教、佛教、回教等诸外来宗教,自无禁绝基督信仰的理由。
——《康熙帝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对待外宋文化的态度及对中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