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徐中约:理解任何历史时期的关键,在于找出决定该时期形态的主要动力。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名言,为1861—1895年间士大夫的活动提供了精神动力。这种动力的本质是
A. 探寻政治变革
B. 探寻求存之道
C. 提倡民主科学
D. 学习西方技术
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的局面。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
A. 社会形态发生极大变化
B. 民族救亡意识凸显
C. 社会舆论环境渐趋宽松
D. 科学发展成为共识
它们是在世界政治从专制趋向民主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内部迎合历史潮流出现的具有近代性因素的思想观念,是在传统“重民一尊君”的政治模式基础上创建的以“重民一限君”为模式的政治理念和思想形态。这些政治理念和思想形态
A. 是儒学回归孔孟本源的体现
B. 反映了有识之士反思君主专制的弊端
C. 印证了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D. 说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已经成为主流
二战中,各国政府颁布战时经济法令,建立战时经济体制,改组工业结构,采取更多的直接干预经济手段,动员全部人力、物力、财力和生产能力,为战争服务,实行强制的经济政策。这说明二战
A. 促使政府机构开始改变职能
B. 强化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
C. 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D. 使各国都采用统制经济政策
二战期间,某三国联合签署的一份公告中表示,对日作战将继续到日本完全停止抵抗为止,日本政府必须立即投降。还规定了盟国接受日本投降的条件,即铲除日本军国主义:对日本领土进行占领:实施开罗宣言之条件,解除日本军队的武装,惩办战争罪犯;禁止军需工业等等。该公告
①直接促成了苏联的对日宣战
②是波茨坦会议期间的《波茨坦公告》
③为东京审判提供了法理依据
④体现三国对《联合国家宣言》的承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纳粹党),在1928年的德国国会中的席位只有12人,但到了1930年则有107人,1932年更是达到230人,并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其党魁希特勒也因此在1933年被任命为总理。纳粹党在国会席位的变化说明
A. 纳粹党的上台有深厚群众基础
B. 大危机激化德国民族主义情绪
C. 大危机为纳粹党上台提供契机
D. 德国是民主化程度很高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