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 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C.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D. 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
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 宗法制度的瓦解
B. 分封制度的崩溃
C. 等级制度的颠覆
D. 礼乐制度的破坏
唐代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A. 文官任知州 B. 设三司使
C. 设枢密院 D. 施行将兵法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 河南 B. 河北
C. 陕西 D. 山东
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 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B.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C. 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 宦官掌握决策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