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不结盟运动、苏联解...

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不结盟运动、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A. 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 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

C. 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杜鲁门主义”体现的是“冷战”、两极格局,而“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则体现了多极化趋势,“苏联解体”反映了两极格局的瓦解,故该课题的中心内容应该是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演变。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不仅仅反映的是美国,还包括西欧、日本、中国、苏联等,而且也不能反映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信息,排除;C项,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格局的形成说法不符合史实,多极化没有形成,世界多极化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趋势,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1981年古巴政府为纪念20年前成立的某一国际组织而发行的纪念邮票,仔细观察邮票信息,对与之相关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 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冲击了两极格局

C. 反映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

D. “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查看答案

1969年,西德推出“新东方政策”。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与西方合作的同时,加强与东方的谅解,二是承认两个德国并存局面,加强东西德之间的联系,以实现德国问题的最后解决。据此,西德推行该政策

A. 有助于欧共体的建立和发展

B. 表明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

C. 加剧了战后冷战局势的发展

D. 实现了德国摆脱美国的控制

 

查看答案

学者们对“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提出了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

A. “铁幕”演说

B.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北约的建立

 

查看答案

19世纪70年代末,英国人发明了托马斯一吉尔克里斯特炼钢法,随后在欧洲大陆被广泛采用,然而直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企业家才用它替代了传统的炼钢技术;自动纺织机也是由英国人发明的,但将其第一次投入大规模商业生产的却是美国的德雷珀父子公司。这些现象说明英国

A. 企业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

B. 错失了工业革命的机遇

C. 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

D. 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查看答案

(题文)十七世纪中期,它的造船业占当时世界的首位,商船吨位占欧洲总吨位的四分之三,在全盛时期曾得意洋洋地宣称: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因河岸和加龙河岸是他们的葡萄园……材料中说的国家是

A. 西班牙

B. 葡萄牙

C. 英国

D. 荷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