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 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 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 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 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一方面劳动人民饥寒交迫,另一方面资本家却大量销毁商品,这一矛盾现象
①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的绝对过剩
②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腐朽的一面
③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家人为造成的
④反映出经济危机是生产和销售的矛盾引起的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③④
斯大林执政后提出:“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到100年,如果我们这样继续下去,我们将会失败。”建立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他开始
A. 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 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C. 给国营企业一定的自主权
D. 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读下图:“藕…一条四百斤,抬回厨房里,供食八百人。”它反映的是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大跃进”运动
D. “文化大革命”运动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了,连小石磨都抬走了,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 余粮收集制
B. 企业国有制
C. 固定粮食税
D. 义务劳动制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A.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B. 引进了一批外商企业
C. 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D. 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