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史载,唐太宗曾告诉门下的黄门侍郎王硅,“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仿过误”,然,有人...

史载,唐太宗曾告诉门下的黄门侍郎王硅,“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仿过误”,然,有人计较得失,甚者“护己之短”“苟避私隙”,长此以往,“亡国之政”。这说明太宗

A. 认识到三省的缺陷和负面影响

B. 对分散相权的错误做法的检讨

C. 认为三省分权威胁到君主专制

D. 为统一相权寻找合理客观原因

 

A 【解析】 本题考查三省制。材料“中书、门下,本拟相仿过误……然,有人计较得失……护己之短……苟避私隙……亡国之政”反映了三省制的弊端,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三省的缺陷和负面影响,故A正确;分散相权是为了加强皇权,并不是错误做法,故B排除;三省分权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C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反映统一相权的客观原因,而是说明三省的缺陷和负面影响,故D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汉代各地“铁官”所制铁器物证及铭文标志表。汉初到武帝时的变化反映出

 

 

A. 冶铁业经营权力完成转变

B. 冶铁业利润丰厚争夺激烈

C. 官营是冶铁业的主要形式

D. 汉武帝时加强了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竹书纪年》是春秋“晋”、战国“魏”史官在史乘编年记事的基础上,追溯西周、商、夏乃至远古,然后按时代顺序排纂的编年体通史,内容有意择取了与儒学相悖的古史传说。据此可知,当时晋、魏

A. 统治者削弱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B. 社会改革引起了意识形态领域变化

C. 法家思想成为社会广泛接受的思想

D. 佛教道教冲击了儒学核心价值地位

 

查看答案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图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二  康有为曾指出:清朝“握枢密之任者,惟军机处数人。此外,则诸部只见纸册,千官皆同闲人”。……“以级尊卑任官”,以“族任官”,即扬满抑汉的中央政府“官缺制”和地方各级官员的“捐纳制”。致使大批德才皆无之人为官一世,“国未尝资其少益也,而害若丘山”。

——摘——选自《康南海官制议》

材料三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帝党

材料四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官制存在的弊端。

(3)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材料三、四,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

对于秦国的强国之道,古今论者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矣……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敌首),无返!”

——《史记·商君书》

材料二  秦之胜在于官僚制度的建立,政治行政中心所体现出来的秩序和强权。一个巨官僚机器的高度精密可靠的运转,本身就被视为最高目的。在这种秩序崇拜的权力哲学之中,吏员不过是官僚机器的齿轮与螺钉,民众不过是人格化的力役和赋税。他们仅仅在数量和功能上具有意义。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材料三  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世之有民也,固先于国,且建国以为人乎?

——章太炎《国故论衡·原道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采取了哪些弱民强国的措施,并指出其目的。

(2)材料二认为秦的强国之道是什么?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三对秦强国措施弊端的共同认识。

(3)概括三则材料作者对强国之道各自认识的立足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