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东林党人顾宪成在无锡重修东林书院,撰写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并在此聚众讲学,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之赞誉。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 江南商品经济和手工业更加发展
B. 王阳明心学空谈玄说进一步传播
C. 反对空谈提倡经世致用影响广泛
D. 政府重视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史载,唐太宗曾告诉门下的黄门侍郎王硅,“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仿过误”,然,有人计较得失,甚者“护己之短”“苟避私隙”,长此以往,“亡国之政”。这说明太宗
A. 认识到三省的缺陷和负面影响
B. 对分散相权的错误做法的检讨
C. 认为三省分权威胁到君主专制
D. 为统一相权寻找合理客观原因
下表是汉代各地“铁官”所制铁器物证及铭文标志表。汉初到武帝时的变化反映出
A. 冶铁业经营权力完成转变
B. 冶铁业利润丰厚争夺激烈
C. 官营是冶铁业的主要形式
D. 汉武帝时加强了中央集权
《竹书纪年》是春秋“晋”、战国“魏”史官在史乘编年记事的基础上,追溯西周、商、夏乃至远古,然后按时代顺序排纂的编年体通史,内容有意择取了与儒学相悖的古史传说。据此可知,当时晋、魏
A. 统治者削弱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B. 社会改革引起了意识形态领域变化
C. 法家思想成为社会广泛接受的思想
D. 佛教道教冲击了儒学核心价值地位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图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二 康有为曾指出:清朝“握枢密之任者,惟军机处数人。此外,则诸部只见纸册,千官皆同闲人”。……“以级尊卑任官”,以“族任官”,即扬满抑汉的中央政府“官缺制”和地方各级官员的“捐纳制”。致使大批德才皆无之人为官一世,“国未尝资其少益也,而害若丘山”。
——摘——选自《康南海官制议》
材料三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帝党
材料四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官制存在的弊端。
(3)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材料三、四,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