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北魏时期政府多次下诏,规定:“百工技巧,驺卒子息,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

北魏时期政府多次下诏,规定:“百工技巧,驺卒子息,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这主要反映出

A. 政府注重保护传统的手工业技艺

B. 世袭制有利于手工业技术传承

C. 北魏政府严格限制私立学校发展

D. 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

 

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工匠制度,体现了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是非常严格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主要反映出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而非政府注重保护传统的手工业技艺,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工匠制而非世袭制,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主旨是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而非严格限制私立学校发展,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朝初期政府规定:家有土地十亩以下者,需种植桑、麻、棉两亩,超过十亩以上者,则需倍之。这一规定

A. 强化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 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C. 促进了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出现

D. 有利于明朝货币体系的转型

 

查看答案

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图画像石共有多幅,其分布如下:

出土省份

出土地点

陕西

米脂、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

滕县宏道院、滕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

平陆枣园

内蒙古

和林格尔

江苏

泗洪重岗、遂宁双沟镇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汉朝时经济重心在南方

B. 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

C. 汉朝使用牛耕的范围较广

D. 汉朝时牛耕范围已经遍及全国

 

查看答案

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五耕五耨(锄草),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滋润的土壤)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害虫)。”这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 精耕细作

B. 男耕女织

C. 刀耕火种

D. 土地国有

 

查看答案

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伦敦的标签。20世纪移来,应该倾力治污,使伦敦的天空从滚滚毒雾到重现蓝天白云。这为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借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告别了内战、流血和专制,可仍未被工业社会浸淫。传统社会风貌处处可见……以后的英国人留恋和赞美农业社会的舒适生活,称之为“快乐的英格兰”。

——阎照祥《英国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材料三  (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

——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快乐的英格兰”时期英国的政治体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生产方式发生的“变革”?

(3)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的伦敦成为“雾都”的原因。

(4)据材料三,指出英国政府倾力治污给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哪些借鉴?

 

查看答案

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材料二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三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消化、吸收、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作贡献。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

材料四  “计划多还是市场多,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4)材料四中邓小平对“计划”和“市场”是如何认识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1世纪初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重大举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