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在1956年的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应该是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四大
“一五”期间,“优先保证工业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的工厂“建在非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A. 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B. 完全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C. 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D. 有效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
鸦片战争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之梦兴办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民族独立,结果都失败了。现象说明了
A. 实现民族独立时发展近代化的前提
B.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先天不足
C. 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 思想解放是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1896年至1899年张謇以新科状元的身份,在通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促使他与“学而优则仕”传统道路告别的社会背景是
A. 中国政府大力扶植私人办厂 B. 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C. “办厂自救”成为时代最强音 D. 列强经济侵略有所放松
在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被视为“国策”,洋务运动标志着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发展工业。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最成功、最有远见的举措是
A.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 创办新式学堂
C. 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D. 创办近代海军
如果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考察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A. 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与民用工业
B. 建立起一支近代化的海军
C. 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
D. 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