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清朝前期,清政府借鉴了明朝的度量衡器制造制度,议准工部行宝源局制造铜砝子(标准砝码),各级地方行政机构根据中央颁发的标准器,由府、州、县逐级复制,校正合格印烙后方能颁发使用。近代以后,清朝在沿用传统旧制的同时,也与米制进行比较。1847年,中国与瑞典、挪威的《贸易章程》规定,瑞典、挪威等国各口岸领事馆所用度量衡均以粤津关定式为标准。1858年《天津条约》订立之后,清政府请外国人帮助办理税务,中国海关大权旁落,各国海关衙门借口中国度量衡庞杂纷乱,另设专款规定相互折合的办法,从此中国度量衡史上出现了海关度量衡,即所谓海关尺和关平秤。清政府还向万国权度局(即国际计量局)定制了铂铱合金营造尺一支,库平砝码两个,作为营造尺库平两的最高基准,还定制了镍钢合金副原器以及精密检验仪器等。
——摘编自顾钦《度量衡的改革期——明清时期到近代米制推行》
(1)根据材料,说明晚清时期度量衡制度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度量衡制度新变化的影响。
宋代“天子耳目,寄于台谏”,鼓励台谏言事,即使冒犯了皇帝或宰相也不予重责。其主要动机在于
A. 防范大臣专权
B. 倡导君臣共治
C. 彰显德治精神
D. 预防决策失误
魏晋时代,尚有很多人反对九品中正制,但是到了南北朝时期,已经很少有人反对这一制度。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B. 世家大族逐渐走向没落
C. 士庶阶层已经基本固化 D. 考试选官制度初露端倪
唐朝实行的六部制,比汉朝的十三曹少了七个部门。贞观年间,中央官员最少时只有643人,全国仅7000余人,是历朝人数最少的政府。这表明唐朝
A. 奉行小政府大作为的执政理念 B. 民众承担的国家负担最轻
C. 机构精简有助于行政效率提高 D. 科举制能选拔出优秀人才
元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由此可见
A. 元行省长官的权力独大
B. 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 专制皇权在困局中渐衰
D. 三权分立机制制约相权
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第一届议会选举中,真正参加投票的选民占全部选民的51%,宰相俾斯麦所在的自由保守党获得议会中37个席位,占议会总席位不到10%。当议会开始运转时,皇帝身边簇拥的亲王和将军们都穿着华丽的制服,与之相比,衣着普通的议员们倒成了可有可无的听众。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 选民的参政权力受到政府限制
B. 德意志政治体制有其两面性
C. 俾斯麦因竞选失败而解散内阁
D. 联邦议会立法权被皇帝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