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食货志》记载:“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驰商贾之律,然市井子孙亦不得为官吏。”汉武帝时盐铁官营,大商贾桑弘羊、东郭咸阳等相继任官,出现了“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的局面。这表明西汉
A. 商人地位受制于国家政策 B. 抑商政策仍在不断强化
C. 利用官营政策调解阶级矛盾 D. 商人群体壮大威胁统治
《四民月令》一书中记述了东汉后期地主田庄一年十二个月的家庭事务安排。包括种植农作物(瓜、瓠、葵、葱、蒜、大豆、胡麻、黍、苜蓿、大麦、小麦、芥等等)及进行各类粮食、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据此可以推测
A. 地主田庄经济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
B. 田庄经济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 田庄的生活资料基本可以自给自足
D. 田庄经济有利于生产技术的提高
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
A. 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
B. 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
C. 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
D. 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
(题文)孙中山认为:“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唐宋至明清之间的考试,不符合此评价的是
A. 选才制度的程序公正
B. 科目一直不合时用
C. 试题的体裁屡有变化
D. 选拔出了很多人才
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确定了监察与行政(包括中央、地方甚至是基层)的分离,中央、地方的监察机构与政府机构的相对分离,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离。这确保了监察权力的
A. 分散行使
B. 法制化
C. 独立运作
D. 世袭化
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找到以下材料:“无论是作为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抑或作为常设的地方最高官府,其代表中央进行政治控驭和军节镇遏的色彩,一直非常浓厚。”该同学研究的政治制度
A. 拥有大权,不受中央节制
B. 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C. 使得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 使得专制主义空前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