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
A. 倡导独立思考精神
B. 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
C. 吸收各家思想精华
D. 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
春秋晚期,孔子(前55l-前479年)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为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这表明
A. 不同政见的争论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
B. 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儒学的发展
C. 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化
D. 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
乾隆九年制定的《管理澳爽章程》规定:洋船出入,严行盘验;夷人有事不能拜见督抚等大员,也不准由“熟识商人”代为传达,必须由澳门县丞申报海防衙门。清政府制定这一章程的主要目的是
A. 加强澳门管理
B. 取消外交活动
C. 严控中外接触
D. 禁止海外贸易
下图为清朝前期人口与人均田亩数变化示意图。下列对该图信息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A. 人口激增导致清代耕地面积减少
B. 清代前期传统农耕经济不断发展
C. 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依附关系增强
D. 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明代嘉靖年间推行“一条鞭法”,即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清代雍正年间又全面推行“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由此可知,明清时期的赋税改革
A. 利于新的生产关系产生
B. 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现象
C. 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D. 推动了经济政策的改变
“物勒工名(将工匠的名字刻在所生产的器物上)”本是官营手工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宋代以后有些匠人或私有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将自己的名字或商号标注在生产的商品上。这反映了
A. 民营手工产品大多假冒官营产品
B. 民营手工业与官营争夺市场激烈
C. 民营手工业注重提高自身知名度
D. 官营手工业已落后于民营手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