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人玩球,其中一人在接球时将一奴隶学徒推开,该学徒奴隶摔倒折了腿.有人问,这个学徒的主人是否可以对推倒其学徒的人提起诉讼.我回答说,不可以,因为看上去更多地是由于偶然而不是过错才发生了这事。”该条文表明罗马法
A. 模糊法律责任
B. 维护等级尊卑秩序
C. 看重主观动机
D. 限制体育运动发展
新中国建国初期,一些干部明显地歧视私营工商业,公私兼顾变成了“只公不私”。为此,党的文件指出“国营经济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有所不同的,但在工作上、待遇上则又应该一视同仁”。这一政策
A. 加快了国家工业化步伐
B. 促进了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
C.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D. 适应了经济体制变化的要求
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编印的《政治常识》中讲到:“中山先生说三民主义是共产主义的朋友,这一句话说明了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不是对立的,而是一致的……信仰三民主义的国民党和信仰共产主义的共产党,不应是仇敌而分裂,应该是互助互让的朋友而合作。”这种宣传的根本目的在于
A. 回击国民党反共行动
B. 维护全民族抗战大局
C. 阐明国共合作的理论基础
D. 巩固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曾经,在国人如何面对西方第三人称代词的性别区分这一问题上,有人主张用“伊”对应“she”,有人主张汉字拼音化。1917年,刘半农创造“她”字以对应,引起了激烈的争论。1932年定音之后的“她”字一直沿用至今。这反映了
A. 汉字文化兼收并蓄
B. 知识分子异常激进
C. 国人思想因循守旧
D. 西方文化霸权影响
19世纪后期,曾国藩在《奏派陈兰彬、容闳选拔幼童出洋习艺折》中专门提出“诸幼全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可见当时
A. 留学目的是学习西方近代工业
B. 留学受到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
C. 留学过程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
D. 留学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
下图为经济学家刘逖对清代人均GDP(1650—1840年)的详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有清一代,人均收入也在其经济恢复后即开始下降,并在乾隆盛世时一度跌至最低点。”对此合理解释是
A. 封建经济持续衰落
B. 自然灾害的频发
C. 封建赋税盘剥沉重
D. 人口爆炸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