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17世纪以来,立宪运动迅速席卷了全球各地。如今,宪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17世纪以来,立宪运动迅速席卷了全球各地。如今,宪政已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政治形势,这充分显示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同性和宪政价值的普世性。然而,不同国家的立宪进程却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有的国家立宪进程相对平稳顺畅,曲折反复较少,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迅速取得了成功,例如英国和美国,其中美国最为典型,该国在取得独立战争胜利后,仅仅召开了一次制宪会议,指定了一部寥寥数千字的宪法,就一举完成了立宪大业。有的国家立宪进程一波三折,经历多次大起大落的剧烈变化,才建立起稳固的宪政制度,如法国。

——摘编自程汉大《正和博弈是立宪成功之道》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示例 论题:各国在建立宪政的过程中所选择的应对策略和模式影响了宪政的进程。 阐述:立宪过程本质上是一个重新调整配置国家权力的过程,它势必在不同的阶级阶层和利益团体之间引发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冲突。对此,不同的国家往往采取不同的对策。在英美两国,不同政治派别在坚持原则斗争的同时,必要时做出适度的妥协,如英国在光荣革命之前,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相互妥协,保留了君主,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而美国1787年宪法,通过缓和大州与小州、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使美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相比之下,这种妥协精神在法国立宪过程中则表现的十分淡薄,法国大革命中诞生的各个派别无不充满了高昂的斗争精神,每一方都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结果导致不休止的派别纷争和政治动荡,致使宪政大厦迟迟建立不起来。 (“示例”仅做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本题可以围绕各国在建立宪政的过程中所选择的应对策略和模式影响了宪政的进程来立论。论证环节,可以从英国光荣革命、美国1787年宪法为例,说明不同政治派别既斗争又妥协,从而实现国家权力重新调整配置,避免了国家政治的动荡。反面的例子可以以法国为例,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但造成长期政局动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时期,公民人数很少,只有镶有公民权的群体才是城邦的主人。一方面是公民“轮番为治”“主权在民”以治理城邦;另一方面,公民又是城邦内一切非公民——包括努力、外邦人、边区居民以及自己家中的妇女和小孩的“主人”。梭伦立法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柏拉图讥讽说:“在这种制度下每个人几乎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甚至连人们蓄养的动物都比在其他城邦里自由,驴马也在路上到处撞人。”自由有其边界,当个人自由的行使超越了某种程度,就会妨碍他人的权利。

——摘编自韩向臣《自由还是奴役——论古希腊雅典的公民权》

材料二  王政时期,罗马只是一个小小的城邦,周围强邻四起,为了生存,就不断接受外来人、努力为罗马公民。共和国时期,成为罗马公民能够获得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罗马国家的兴盛促进了罗马公民权价值的上升,授予内部的平民和奴隶以及外部的拉丁人、意大利同盟和外邦人以公民权。帝国时期,“越来越多地中海世界的居民获得了罗马公民权,成为罗马法律的保护民”,因为在古罗马,公民既是军人,又是纳税者。公园212年,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帝国境内全体自由民罗马公民权,“随着皇权的兴起,罗马公民资格已丧失了它的政治价值。如今,它的社会重要性也照样丧失了”。

——摘编自张国辉《试论古罗马的公民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公民权的特征与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罗马公民权与古代雅典相比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下达了求贤诏求各地郡国向朝廷推荐具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既“察举制”之前身。但汉代的察举制度,从真正严格意义上讲,是从汗文帝才开始的。汉文帝要求各郡国察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开始制定考试制度和等第排列。直到汉武帝时期,察举制的各项制度和科目才不断完善,达到了适用于国家长久之计的选拔制度……汉代察举制的重点所在就是考试,即所谓“试经制”。儒士必须经过“试经”才能被当朝官员同时又是名师大儒的老师看中,收为弟子,这样才有了入仕资格。“考试”制度的存在保证了朝廷自己有一套完整的实行方案,同时又保证竞争的相对公平,使得寒门人士有了成为国家高层管理官员的可能性。

——摘编自《浅谈汉代“察举制”与魏晋“九品中正制”之比较》

材料二  科举考试每次都是以皇帝的名义举行的,主考官也由朝廷选派,最后的取舍权在中央和皇帝。在科举制度下,州郡只是按照朝廷的统一规定,住持州郡考试,选拔合格者解送朝廷而已。所贡之士能否及第、授官,其大权完全在于朝廷……士人可以“怀牒自进”,既自由报考的方式,这就抛弃了门第、出身等先天因素,只要不属于朝廷禁止入试的戴罪之人和数量有限的贱民,都可以自由报考。可以说,科举制度向众多读书人敞开了大门,给了每位想争取和有一定条件争取较高社会地位的士人参与竞争的平等机会……科举考试是一种“标准化考试”,做到了考试内容标准化,考试书体标准化。科举制下的考试成绩在明确考试入仕资格上具有决定性作用,其完全以考试成绩确定入选与否,考试面前人人平等,并发展出一套完善的制度性措施。

——摘编自梁程勇《论中国历史上的官员选拔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察举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察举制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认识。

 

 

查看答案

1871年,德意志帝国联邦议会的职权包括审查法案及其调整各邦与帝国间的关系,并作为最高的上诉机关。其议员共有58人,其中普鲁士代表占17席。依照帝国宪法规定,在联邦议会中只要有14票反对,就可以否决任何一个议案。这一制度设计

A. 体现了国内政治力量格局

B. 破坏了联邦制的政治框架

C. 削弱了联邦议会立法权威

D. 违背了民主法治发展潮流

 

查看答案

1871年当选第三共和国总统的保皇党人梯也尔装扮成一个在口头上赞成共和制度的人,在他看来建立君主制不合时宜,但他的口号是:“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 保皇派与共和派利益趋同

B. 巴黎工人阶级斗争高涨

C. 共和派在会议中占据多数

D. 社会民主进步力量增强

 

查看答案

1877年5月,法国共和国派西蒙内阁打击教权主义的活动,总统写信对西蒙进行指责,西蒙内阁被迫辞职,王政派的布罗伊便被任命为内阁总理,众议院就此提出抗议,总统又将众议院解散。材料反映出当时的法国

A. 保皇派获取到了政治上的优势

B. 社会发展尚不明朗

C. 政治力量对峙严重危害共和制

D. 总统拥有较大实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