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交子”单面套色印刷,长方形,四周有花纹,中间是一段红头文件或一幅历史故事,面值一般印在中上部位,最后是花押,花押的位置有的印在纸币的四角,有的印在纸币的中心。这说明宋代( )
A. 纸币有显著的“防伪”功能 B. 活字印刷术得到迅速普及
C. 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十分迅速 D. 政府大力推广使用“交子”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总是把对土地和人口的直接控制放在他全部行动的首位,“限田”、“占田”、“均田”、“方田”等记载,史书中接踵而至,承继不断。统治者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 巩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
C. 稳定基层统治秩序
D. 限制封建地主对农民剥削
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设立春、夏、秋、冬四大辅官。辅官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按时令入朝,官位为正三品,但由于辅官皆来自民间,对朝典、朝章并不熟悉,难以娴熟,故而该官职在设立不到两年便被废止了。当时四大辅官的设立
A. 体现了明初官僚机构的膨胀
B. 弥补了丞相废除后的权力空白
C. 为中枢机构改革提供了借鉴
D. 极大地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在《清世宗实录》内,雍正十年以前谕旨的发布途径,多为“谕内阁”及“谕议政王大臣、谕大学士等”,雍正十年以后则常“谕办理军机大臣等”,不少于“谕内阁”的次数。这一变化表明
A. 清廷内部矛盾尖锐
B. 皇帝决策更好执行
C.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 军机处地位的上升
虽然科举考试面向全社会,但漫长的求学、应试历程要耗费大重的钱财,需要稳固可靠的经济支持。因此,实际上封建社会入仕的学子中绝大多数是富人子弟。据此可知,科举制保障了
A. 人才选拔经济基础的平等性
B. 政治决策广泛代表的民主性
C. 人才录用技术操作的科学性
D. 选官制度在政治上的可靠性
尚书最初是皇帝的秘书,东汉时发展成为尚书台,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之名始于汉武帝,初由宦者担任,魏文帝始设中书省,专司诏令;门下诸官历来都是皇帝的待从,西晋时定名为门下省。材料反映了三省
A. 在魏晋时期已经成为定制
B. 是皇权不断侵夺相权的产物
C. 有效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D. 为中央集权不断发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