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50年代的英国国有化的范围,除银行外,几乎都是为私人企业提供廉价原材枓和能源的基础产业,如煤炭、钢铁、媒气和电力工业,为私人企业提供廉价服务的铁路、航空、公路以及邮电等公共事业企业等。由此可见,当时英国的国有化
A. 从根本上有利于私人企业
B. 改变了企业的资本主义性质
C. 一定程度制约了私人企业
D. 借鉴了苏联工业的发展模式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孤独的超级大国》中说:“当前我们处于一种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极的世界格局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世界新秩序已经形成 B.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C. 世界有多个权力中心 D. 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1933年7月,罗斯福在致伦敦国际经济会议的电报中声明,反对恢复金本位,要求美元贬值。这遭到了与会各国的反对,却得到了凯恩斯的大力支持。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罗斯福新政危害了相关国家根本利益
B. 罗斯福与凯恩斯的经济主张有相似性
C. 罗斯福新政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思想
D. 凯恩斯的主张与美国的国情完全吻合
苏联“一五计划”(1928—1932年)规定国民收入增加102%,实际只增加60%;农业产值应增加50%,实际下降14%;煤炭、钢铁、石油、电力、拖拉机、汽车也没有完成计划。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农业落后制约国民经济发展
B. 工业优先战略存在严重弊端
C. 经济计划存在一定左的倾向
D. 经济发展受到国际环境制约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使清王朝统治集团分化出一些试图在某些制度上“师夷”的维新人士,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也不堪封建顽固势力的打击,但这毕竟是改革层面上的飞跃。这一“分化”
A.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 造成了清廷官员内部的分裂
C. 导致了清王朝统治的灭亡
D. 促进了中国维新思想的产生
随着八国联军的入侵,上海、汉口、天津、广州、北京,以及东北等租界相继开办了一些以解决照明为主的公用电业。1904年比利时商人与清政府在天津成立了电车、电灯公司,1911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才有2.7万kw。这些状况主要说明中国近代
A.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B. 西方先进技术广泛应用
C. 电力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D. 社会生活变迁的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