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对待。”这表明我国处理国家关系
A. 实行不结盟的独立外交
B. 坚持发展睦邻友好原则
C. 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前提
D. 以发展多边外交为宗旨
1984年,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说:各地区都要根据本地区资源条件和经济技术条件,拟定自己的农业发展规划,并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实现国家规定的农业发展指标。据此可知,这一文件的主旨是
A. 剖析传统经济模式的弊端
B. 阐明农业规划落实的重要意义
C. 肯定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D. 强调发展农业生产要实事求是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陈云指出:“资本主义国家是小计划、大自由。他们是大的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相适应,而小的方面比如一个工厂却是有计划的。我们是大的方面有计划,小的方面常碰头。我们要大计划、小自由,目前大小都要计划不行。”上述材料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A. 反对计划经济,主张市场经济
B. 反对市场经济,主张计划经济
C.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D. 市场经济为主,计划经济为辅
有学者统计,1950年至1958年中国共派出留学生16152人,在7778名去社会主义国家留学的学生中学习工科的有5179名。如按照苏联论著中的几个数字计算,中国留苏人员超过了20000名,其中包括在苏联企业里学习的人员。这一状况的出现,其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
A. 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B. 确立国家发展计划
C. 文化教育全面彻底中断
D.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从1953年开始,粮、棉、油等几十种农产品陆续被纳入国家统购统销范围之内。到1957年,国家统配物资和部管物资的种类由227种增至532种。这一政策的推行
A. 加快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B. 适应了加速实现工业化的需要
C. 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的现代化
D. 密切了城乡间经济联系和互通
下图为1957—1960年经济建设中的相关数据,其中的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单位:亿元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
B. 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C. 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了问题
D. 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