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有报纸报道:上海人白天的时候,各人有各人应办的事,忙碌的工作着;午后五点钟后,上海人又是一番享乐的“闹忙”。同期也有作家描写:内地小城虽有邮政局和电报局,但这里的人们“永远是很迟缓,很懒散。晚上10点一过,小城就成了‘狗’的城市”。材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A. 近代上海民众时间意识增强
B. 上海与内地生活观念差异大
C. 近代城市文明发展的不平衡
D. 新式通信工具已普及到内地
某学生搜集了以下材料。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 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生活习俗
B. 封建思想仍是阻碍社会风俗西化的根本原因
C. 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 近代妇女开始追求西方时尚化的生活方式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因不堪宫廷的内部斗争以及相互之间的勾心斗角,于1925年8月正式向溥仪提出离婚,最终于1931年10月25日双方协议离婚。这就是当时震惊全国的“妃子革命”。这一事件说明
A. 封建婚姻制度受到冲击
B.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
C.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 婚姻自主的观念已普遍建立
近代以来,华北地区的农村开始出现西方食品,如啤酒、汽水、面包等。有些地方的少数富裕人家还直接食用日本株式公司和邯郸怡丰公司出产的面粉。据此我们可以推知,近代华北地区的农村
A. 传统的农耕经济逐渐趋向衰落
B. 贫富差距现象日趋严重
C. 成为列强主要的商品倾销市场
D. 社会生活方式日渐多元
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比喻是
A. 深圳
B. 珠海
C. 海南
D. 浦东
“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亿公斤;1981年产粮亿公斤;1982年产粮亿公斤。”这则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凤阳县粮食产量的逐年提高
B.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地调动
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D. 改变了凤阳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