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夏日田园杂兴》)谚语: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四: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1902年,与他人合股创办无锡保兴面粉厂。1912年,荣氏兄弟与王禹卿等人集股在沪创办福新面粉厂,荣宗敬任总经理。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12家面粉厂,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
——人民版教材《历史》必修第二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以及明清出现了“新经济萌芽”的依据。
(2)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农业发生的变化,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指出其实质。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析1912-1920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原因
吉福德·平肖第三次在《创新者与企业革命》中指出:“先进国家生产的产品价值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从蓝领工人的劳动及从资本物中得来,而主要是从设想和创新中得到。”能典型地体现这一观念的是
A. 斯大林经济模式
B. 苏联新经济政策
C. 罗斯福新政模式
D. 美国的“新经济”
经济滞胀现象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其表现形式是,一方面经济增长缓慢或停滞,及由此引起大量失业.另一方面是通货膨胀加剧,物价持续上升。对此美英等国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 增加国家对经济干预
B. 恢复自由放任的政策
C. 实行混合型经济体制
D. 放弃对经济宏观调控
(题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将一系列基础工业和英格兰银行收归国有,法国将能源部门、保险部门、金融部门和一些大公司改知阔家接管。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设立的国有企业从战争结束的7个迅速增加到70年代中期的114个;美国政府也创办了一些国有企业。这表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A. 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B. 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C. 加强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
D. 兴起了第三产业和“新经济”
从1935年开始的第二期“罗斯福新政”,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着重通过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公用事业法案等法规,以立法的形式巩固新政成果,同时推动工会建设。其价值在于
A. 确定法治为社会发展的基石
B. 使自己的政策通过立法得以长期推行
C. 稳定资本主义,遏制社会主义
D. 为保障国民生存权转变政府职能
《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己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A. 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B. 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
C. 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
D. 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