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论主张产生的根源是
A. 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
B. 高额经济利润的刺激
C. 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D. 清政府放宽经济政策
1920至1936年中外产业资本产值增长及比重变化的数据中,中国资本所占比例由44.8%上升到63.2%,外国资本则由55.2%下降到36.8%。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A. 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B. 国民政府的推动
C.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D. “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有
①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②洋务运动的诱导
③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④政府提倡与鼓励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鸦片战争以后,素有“衣被天下”美誉的松江、太仓地区因洋布充斥市场而很快萧条。这种现象说明中国东南沿海局部地区
A. 土布市场消失
B.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 当地人崇洋媚外
D. 生产土布的工艺粗糙
清政府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该规定从实质上反映出
A. 资本主义萌芽危及封建王朝的统治
B. 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C. 清政府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
D. 纺织业内部出现了不正常的兼并现象
位于成都洛带古镇的广东会馆是广东商人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唱戏酬神的活动场所。该会馆最早可能建于
A. 秦汉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