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
A.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
C.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
D. 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汉武帝实行察举制;东汉光武帝规定察举须“授试以职”,即给候选人一项职务。检验其是否具备吏能;顺帝时又规定察举之士还须参加考试,方以授官。察举制的演变说明东汉
A. 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
B. 政府意在扩大统治基础
C. 官吏选拔重视德才兼备
D. 士族门阀崛起遭到抑制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但也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个制度不过是皇权的再分配,实际上中书省的官员只是皇帝的机要秘书,门下官署更像是皇帝的收发室。”这段话反映了三省六部制的
A. 职权划分
B. 基本内容
C. 本质目的
D. 内在缺陷
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
A. 宗法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
B. 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
C. 受贵族权力制约的君主政体
D. 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
卫国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是商朝都城朝歌所在地;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原来是商代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地;齐国是姜太公吕尚的封国,是周公东征对象蒲姑所在地。这反映出西周的分封制
A. 依据严格的宗法等级
B. 得到同姓子弟的支持
C. 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
D. 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春秋时期,五霸争长需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赐予“伯”的称号方可为诸侯之长。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样的重大事件也需要得到周天子的正式认可。这说明
A. 分封制得到诸侯严格遵守 B. 周王室对地方控制加强
C. 天下一家的观念成为共识 D. 诸侯争霸强化了宗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