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曾指出,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忠君爱国到抑君爱国再到叛君爱国的过程。最能体现这一过程的是
A.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 太平天国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
“喋血沪淞飚,击寇侵嚣。蹈火赴汤戎百万,三月胶鏖。国破岁明昭,众志铿骁。……”与此诗歌反映事件关联合理的是
A.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 此事件以八一三事变为开始标志
C. 中国军队取得抗战来首次大挺
D. 期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惨案
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战地记者写道,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城镇,一个京杭大运河经过的城镇,一次胜利已使它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村庄”。这一“胜利”是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枣宜会战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提到:“北京同那些最富饶的省份的联系被切断时,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新事物。”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国民大革命
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
A. 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
B. 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
C. 配合了国民党徐州会战的进行
D. 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资通道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西藏面临西方入侵、中国领土再次被割让的危急关头,张荫棠挺身而出,上书清政府,要求整顿藏政、挽回主权,随后受命入藏任“查办藏事大臣”,并成为清朝历史上第一位汉族驻藏大臣。这反映了此时的清政府
A. 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危机
B. 仍秉承传统的选才思路
C. 积极采纳汉族官员的主张
D. 进一步扩大地方的自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