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沫特莱(美)在抗战爆发后的几个月内,和八路军一起行动,将她所经历的事情写入《中国奋起抵抗》(日译名),将很少被报道的八路军的战斗介绍给欧美读者。史沫特莱意在
A. 强调敌后战场是抗日主战场
B. 指出中国战区敌后抗日实情
C. 呼吁欧美国家支持中国抗日
D. 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前夕,曾反驳宋教仁等人的内阁制主张,而在交卸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却称赞内阁制:“现就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度为佳。”其态度的变化是
A. 为了维护民主共和
B. 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C. 模仿法国政治体制
D. 形成灵活的立法机制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不得不实行了放权督抚的政策,允许地方进行自救,国家权力由中央到地方逐渐下移,清政府在这一时期对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格局进行了外交〔洋务)较大调整。这一调整的直接原因是
A. 洋务运动推行进程步履维艰
B. 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政府的威胁
C. 搜刮民脂民膏以应对对外赔款
D. 维新变法中部分措施的沿用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曾指出,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忠君爱国到抑君爱国再到叛君爱国的过程。最能体现这一过程的是
A.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 太平天国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
“喋血沪淞飚,击寇侵嚣。蹈火赴汤戎百万,三月胶鏖。国破岁明昭,众志铿骁。……”与此诗歌反映事件关联合理的是
A.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 此事件以八一三事变为开始标志
C. 中国军队取得抗战来首次大挺
D. 期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惨案
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战地记者写道,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城镇,一个京杭大运河经过的城镇,一次胜利已使它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村庄”。这一“胜利”是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枣宜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