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外国使节采用何种礼节觐见中国皇帝,始终是中外关系的一个死结,围绕着“跪与不跪”,...

外国使节采用何种礼节觐见中国皇帝,始终是中外关系的一个死结,围绕着“跪与不跪”,引发了多次外交冲突(见下表)。其反映的实质是

 

乾隆时代(1793年)

礼部坚持英国特使马嘎尔尼行跪拜礼,并擅改英国外交文书

咸丰时代(1860年)

指示决不见不行跪拜礼之夷人,否则“唯有与之决战”

同治时代(1873年)

英、法、俄、美等六国使节首次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

 

 

A. 列强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B. 近代外交确立的艰难历程

C. 清政府天朝上国的意识

D. 维护国家主权利益的斗争

 

B 【解析】 从1793年到1873年,历时八十年,外国使节才得以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充分说明了中国近代外交确立的艰难历程,故B选项正确。题中反映的是1793年到1873年清政府对外交使节态度的变化,从要求跪拜逐渐改变为平等礼仪的变化,并未体现列强对中国内政的干涉,故A选项错误。根据题中可以看出到1873年英、法、俄、美等六国使节首次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体现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意识已经发生改变,因此题中反映的实质并不是清政府天朝上国的意识,故C选项错误。题中从乾隆时代和咸丰时代要求外国使节跪拜到同治时代出现平等礼仪,体现的是清政府外交礼仪要求的变化,反映的是天朝上国的意识开始发生改变,并不属于维护国家主权利益的斗争,故D选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沫特莱(美)在抗战爆发后的几个月内,和八路军一起行动,将她所经历的事情写入《中国奋起抵抗》(日译名),将很少被报道的八路军的战斗介绍给欧美读者。史沫特莱意在

A. 强调敌后战场是抗日主战场

B. 指出中国战区敌后抗日实情

C. 呼吁欧美国家支持中国抗日

D. 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查看答案

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前夕,曾反驳宋教仁等人的内阁制主张,而在交卸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却称赞内阁制:“现就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度为佳。”其态度的变化是

A. 为了维护民主共和

B. 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C. 模仿法国政治体制

D. 形成灵活的立法机制

 

查看答案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不得不实行了放权督抚的政策,允许地方进行自救,国家权力由中央到地方逐渐下移,清政府在这一时期对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格局进行了外交〔洋务)较大调整。这一调整的直接原因是

A. 洋务运动推行进程步履维艰

B. 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政府的威胁

C. 搜刮民脂民膏以应对对外赔款

D. 维新变法中部分措施的沿用

 

查看答案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曾指出,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忠君爱国到抑君爱国再到叛君爱国的过程。最能体现这一过程的是

A.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 太平天国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

 

查看答案

“喋血沪淞飚,击寇侵嚣。蹈火赴汤戎百万,三月胶鏖。国破岁明昭,众志铿骁。……”与此诗歌反映事件关联合理的是

A.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 此事件以八一三事变为开始标志

C. 中国军队取得抗战来首次大挺

D. 期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惨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