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描绘的是 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觐见乾隆皇帝的情景。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下图描绘的是 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觐见乾隆皇帝的情景。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中西文明正在进行双向交流

B. 反映了华夏文明积极融入西方文明

C. 揭示了中英技术文明的差距

D. 体现了中华文明发展减速的深层原因

 

D 【解析】 试题依据所学可知晚清时期“中西文明正在进行双向交流”的表述不合史实,中国向西方学习,不存在双向,故A项排除;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觐见乾隆皇帝时,仍要求行跪拜礼,不能反映华夏文明融入世界,故B项错误;图片信息无法得出中英在技术方面的差距,故C项排除;通过图片中可以看出在1793年清政府统治者接待外来使团中仍奉行天朝上国盲目自大的观念,这也是中国逐渐落后的内在因素,故D项符合题意。 【名师点晴】解答图表型历史选择题: 第一,审清设问,明确要求。设问是试题的命题意图的直接表示,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因此,做题时要带着设问观察图表,增强审题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第二,读全图表,把握方向。要认真审读图表,这包括图表的标题、图表的内容尤其是图表中的文字,还有图注.最大可能地从图表中提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第三,排除干扰,科学判断。解题时一定要注意题干与图表的关系、题干与选项的关系、选项与选项的关系,注意肯定法和排除法相结合、图表信息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尽量排除干扰项和无效信息做出科学判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嘉庆皇帝曾详细叙述他刚即位时的一种情况:许多人没事就往军机处跑.办公室和走廊里,吵吵嚷嚷,人来人往,大都是外单位的。如果问他来军机处做什么,回答有两种,一是来汇报工作的,二是来找领导签字的。实际上都是来打探消息,甚至做交易的!材料表明

A. 军机处的严肃性下降

B. 军机大臣位高权重

C. 权力重组引发的动荡

D. 朝廷结党营私盛行

 

查看答案

(题文)明朝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分区掌管监察,称“巡按御史”。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州县官员在巡按御史到来前,“迎跪道旁,倘遇风雨,即知府亦陷膝泥中。”这表明

A. 监察官员位卑权重

B. 监察官员掌握了地方行政权

C. 监察机构庞大臃肿

D. 监察制度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材料反映出明代

A. 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B. 皇帝借助内阁牵制朝中大臣

C. 出现近代内阁的雏形

D. 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查看答案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元史学会会长李治安先生说:“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这表明

A. 行省具有二元化特点

B. 行省是临时性机构

C. 行省不是地方政府

D. 行省与郡县无异

 

查看答案

宋初曾设谏官出外任职,用以消弭藩镇。宋真宗时期,设专门机构置谏官六员,规定三年内不得差出,并使之有专折言事的责任;仁宗时期将门下省的旧址改建成谏院;建炎三年下诏谏院不再隶属门下、中书两省而另立官署同与两省官在朝中相见议论政事。北宋时期谏官和谏院的变化意味着

A. 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B. 官僚机构日益膨胀

C. 君主专制走向没落

D. 三省六部名存实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