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以后,随着国内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工商实业界要求修订关税特别是提高进口税的呼声越来越高,北洋政府在社会與论和自身财政短绌的压力下,与各国交涉要求修定关税税则。几经周折,1925年“北京关税特别会议”上中外达成协议。1928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了《海关进口税税则》:此规定自1929年起中国关税自主。1929—1934年中国先后四次修订关税。1929年维持5%的进口税率不变,根据不同商品种类另加2.5—22.5%的7级附加税。1930年,将进口税分为12级,最低为2.5%,最高为50%.1933年,将进口税分为5%至80%的14级。1934年,迫于日本的压力,国民政府对进口税税率作了些让步性的修正,但仍有些商品的进口税继续提高。此后,民国政府关税细则仍有些升降起伏的变化和调整,幅度均不大。
——摘编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等
材料二 1947年11月,美国邀请包括中国在内的23个国家,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此后四十多年间,该协定内容多次进行修改补充,主要规定:缔约国之间对于进出口货物的关税规费征收等方面,一律适用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原则,但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安排都作为最惠国待遇的例外;缔约国之间通过谈判,在互惠基础上互减关税,原则上应取消进口数量限制,若国际收支出现困难的,属于例外;因意外情况对该国生产者造成重大损害或重大威胁时,该缔约国可在所必需的程度和时间内,暂停所承担的义务。1947—1979年,在总协定的主持下各国共进行了7次多边贸易谈判,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就近10万种。到1985年5月为止,关贸总协定的正式成员国已发展为9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关贸总协定国家和地区的总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80%以上。
——摘编自《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关税制度的变化趋势,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关贸总协定的特点,并简要评价关贸总协定。
1948年6月7日,美、英、法、比、荷、卢等六国在伦敦会议上就建立西德政府达成了协议,规定美英占区与法占区协调经济政策,统一对外贸易,实行币制改革并参加马歇尔计划,还规定9月1日在三个占领区内召开制宪会议。据此推知,二战后
A.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C.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D. 美苏冷战对峙加剧
如表为1928-1934年苏联粮食总产量、收购数量和出口数量表(单位:万普特)。由此推知,当时苏联
年份 | 粮食总产量 | 粮食收购数量 | 出口数量 |
1928 | 7330 | 1070 | 27 |
1929 | 7170 | 1660 | 17 |
1930 | 7710 | 2100 | 480 |
1931 | 6950 | 2280 | 520 |
A. 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加快
B. 粮食减产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C. 集权体制促进农业发展
D. 市场经济发展促进粮食出口
1870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其中规定“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过去的劳役状况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否认或剥夺。”这一规定
A. 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有利保护公民的选举权利
C. 加强了美国州政府的权威
D. 消除了美国种族歧视现象
古代罗马法学家们著书立说,解释法律,形成了不同的法律学派,主要有普罗库尔学派和萨比努斯学派,出现了最著名的盖尤斯、伯比尼安等五大法学家。他们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这说明罗马法
A. 没有形成完整体系
B. 具备了灵活性
C. 追求司法的独立性
D. 在争鸣中发展
1956年,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应该允许私有制经济存在”的思想,“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互为补充的,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手段“,这一思想
A. 符合当时经济体制的走向
B. 指导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C. 反思苏联经济模式的弊端
D. 肯定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