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隆庆元年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源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后,明朝农业和手工业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期“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国内因素,概括白银内流推动的商业发展表现。
(3)有学者认为,商品经济繁荣促使明朝中后期萌动社会转型。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下图漫画载于2018年3月9日美国报刊漫画家协会网站,题目是《自筑壁垒》。它从深层次说明了
A. 中美两国的核心利益矛盾突出
B. 推动全球化发展进程任重道远
C. 当今世界单极格局仍不可动摇
D. 贸易保护主义让美国陷入孤立
1971年,英国失业率正在上升,失业人数超过100万,这个数字人民很难接受。新当选的保守党政府立即着手解决失业问题,但是又出现了更大程度上的通货膨胀。为解决上述问题,英国政府
A. 进一步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B. 调整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
C. 加强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 D. 开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推广了赫鲁晓夫时期已进行过的农业领域小组包工奖励制,包工小组拥有机械设备和几名至几十名固定人员,实行内部经济核算,超产、提高产品质量和节约费用有奖,反之则罚。这一制度
A. 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B. 动摇了集体农庄公有制基础
C. 冲击了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D. 使得集体农庄变成国营农场
1938年苏联政府在一份决议中指出:企业中不安心工作者、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利的人……给工业、运输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他们常常只工作4—5小时,白白浪费了其余2—3小时的工作时间,国家和人民因此常常每年损失几百万个工作日和几十亿卢布。该决议反映出当时苏联
A. 工人阶级队伍觉悟低下
B. 国民经济呈现衰退景象
C. 工业化的目标难以实现
D. 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初显
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迎合了西方各国当时的需要,相当迅速地为英、美等国的经济学界所接受,称之像“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的革命”的革命。这一理论
A. 是对西方传统经济理论的革命
B. 促使西方“混合经济”模式出现
C. 是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完善
D. 推动西方社会出现了“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