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秦建国到始皇统一天下,秦人津津乐道的问题都是农战、攻伐、显荒、开塞、徕民、重本...

从秦建国到始皇统一天下,秦人津津乐道的问题都是农战、攻伐、显荒、开塞、徕民、重本抑末等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这说明秦人的治国理念具有

A. 极其鲜明的开放性

B. 开拓创新精神

C. 功利实用主义倾向

D. 锐意进取意识

 

C 【解析】 材料“秦人津津乐道的问题都是……对国计民生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事”反映了秦人注重国计民生的实用思想,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鲜明的开放性的特征,故A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开拓创新的精神,故B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锐意进取意识,而是反映功利实用思想,故D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秋时期诸侯、卿大夫应对使臣时,往往“须称《诗》以喻其志”。据统计,《左传》中累计引用《诗经》69次。这些被引用的《诗经》文辞,或以言志,或以达意,上至军国大事,下至乡饮应酬,大到政教风化,小到修身立命,无处不用。由此可见,《诗经》

A. 突出了承载宣扬教化的社会功能

B. 奠定了诗歌叙述中国历史的基础

C. 开创了记录社会底层状态的先河

D. 反映了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以武力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条约称日本吞并琉球的武装行动是“保民义举”。日本进而阻挠琉球向清政府进贡。1877年,黄遵宪随何如璋使日,任参赞官,开始了外交官生涯。光绪四年,何如璋致书(其中出自黄遵宪之手者十之七八)李鸿章,主张“对此不得隐忍”,如若听之任之,日本“阻贡不已,必灭琉球,琉球既灭,行及朝鲜”。“琉球迫近台湾,我简弃之”,“他时日本一强,资以船炮,扰我边锤,台澎之间将求一夕之安不得”。“为台湾计,今日争之患犹轻,今日弃之患更深。”

1882年3月,黄遵宪奉命调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在其驻美期间,针对美国排华,进行了一系列维护华侨利益和国家权益的活动。同年7月,美国政府以从巴拿马来美的华商未领取中国官员的执照为词,对华商予以扣留。黄遵宪延请美国律师哈门,向美国司法部门据理力争,美国政府终于允许该华商上岸。美国排华新例不准华人假道美国。黄连宪指责这是“背条约,妨国例,且有违公法的,表示要与之力争”。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遵宪外交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产生的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黄遵宪外交思想与实践。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在进攻波兰的战争中,德国使用内击战战略,以每大30—50公里的速度实施钳形究去围歼破军,波军伤亡20万,被俘42万。9月27日攻陷华沙,波兰被迫停止抵扰。德国攻陷波兰后,一面作出和平姿态,一面将主力调往西线,伺机进政西欧国家。英法虽然向德宣战,实际上是宣而不战,从宣战日起到1940年5月德国进攻西欧前,双方在法德边境集结大量军队互相对峙,没有发生过一次真正的战斗。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网史纲》

材料二  雅尔塔会议就波兰政府问题展开激烈争论。罗斯福提议另起炉灶,组织新的政府;在古尔极力为流亡政府辨护,争取让它在新政府中占据更多的份额;苏联则力主以临时政府为核心,吸收部分流亡政府的成员。最后苏联的主张占了上风。西方国家在不能控制波兰政府的情况下,力图限制其疆界西移的幅度,只同恋以奥德河为其西界,但苏联坚持要进一步西移到奥德一西尼斯河一线,取得成功。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波兰在二战前、后期面临的不同国际局势。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英法筇西方国家对波兰采取不同政策的结果。

 

 

查看答案

    材料:周克商之后,虽已取得天下,但政权并不稳固。这固然来自武王的早逝和成王的年幼,更重要的是殷商的反对势力还很强大。因此,开国后很长的时间,周人还无暇顾及制度建设和文化创新,而是一方面以夏之礼乐来抗衡商文化;另一方面又因周长期为商之属国,且文化远远低于殷商,不得不对其有所借鉴。后周公摄政,平定三监之乱,始着手进行制度建设。据典籍记我,周初的礼乐改革,至少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周公摄政六年的制礼作乐。第二,周成王时的“兴正礼乐”。第一阶段以“制作”为主,有开创之功;第二阶段以“兴正”为要、行完善之事。礼乐制度既成,周王室祭祀先祖时,邀诸侯前来助祭观礼,遂有灭国而不绝祀的传统。”。

——摘编自付林鹏《周颂有瞽与周初乐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初礼乐改革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初礼乐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象1

分别爆发于中、日两国的鸦片战争和“黑船事件”标志着东亚“闭关锁国”政策的破产。英国商品的输出,促使印度等国资本主义以前的、民族的生产方式的解体,本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不断发展。

现象2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此举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现象3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经济危机更加严重,各国矛盾日益加深,最终酿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成为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共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界市场的发展要求突破民族国家的界限”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所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