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家的社会经济思想中,有所谓的“本”“末”之别。区别本末的理由是,农业关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在有交换之前,必须先有生产。在农业国家里,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所以“重本轻末”思想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始终。材料旨在说明
A. 农业生产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B. 小农经济形态决定社会“本末”思想
C. 生产经营方式决定社会经济思想
D. 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原因
郭沫若说:“自汉武以后,名虽尊儒,然以帝王之利便为本位以解释儒书,以官家解释为楷模而禁人自由思索……儒家的精神,透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已是变歪了的”。他意在强调
A. 儒学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B. 儒学日益僵化禁锢人的思想
C. 儒学精神被歪曲退出历史舞台
D. 汉代儒学主要为皇帝一家服务
唐律要求任何人出卖男女奴婢、牛、马、骆驼、骡、驴,都必须于出卖三日内向市司领取“市券”。“立券之后,有旧病者,三日内听悔,”法律还要求对那些试图伪称所买奴婢或牲畜有旧病以相欺诈者,以及市司“不时过券”者给予惩罚,上述材料表明
A. 唐律的形式主义倾向明显
B. 国家严格限制私人交易规模
C. 政府严格管理市场贸易
D. 当时商业发展环境仍需优化
下表是唐肃宗对宰相制度采取的一些改革措施
扩大宰相班子人数,在位近六年间任相达十六人,且同时为相者一般保持在三四之间 |
取消主、次相之分,恢复宰相轮流秉笔之制 |
对宰相的任期以两年为限,比玄宗开元初三考即罢的限制更为严格 |
任用宦官李辅国等人参与中枢决策,组建起一个内朝机构 |
由此可知,这些措施
A. 使权力运行趋向程序化
B. 使官僚政治更具灵活性
C. 利于保障宰相的执政素质
D. 易导致中央政府决策效率低下
唐太宗时分天下为十道,一曰关内,二曰河南,三曰河东,四曰河北,五曰山南,六曰陇右,七曰淮南,八曰江南,九曰剑南,十曰岭南。这表明唐朝
A. 地方管理制度弱化了中央集权
B. 为后来的藩镇割据埋下制度上的隐患
C. 南方和北方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D. 行政区划突出了山川形便的价值取向
《佛说盂兰盆经》讲述了目连救母的故事。东晋以后,汉传佛寺中出现了讲诵《盂兰盆经》的斋会,并逐渐形成盂兰盆斋节。之后,这一节日进入宫廷,传布民间,近千年而不衰。这一衍变表明
A. 故事主题契合传统伦理
B. 佛教在民间流传更为广泛
C. 外来文化冲击主流观念
D. 世俗节日与佛教节日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