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历史事件(部分) 时期 史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历史事件(部分)

 

 

 

时期

史实

秦汉

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至波斯湾而还

中国的铸铜和制漆工艺传到朝鲜

隋唐

唐朝高丽乐盛行玄奘西行胡椒、波斯枣、无花果、开心果等传入中国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自己的文字

宋元

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指南针、火药相继传到欧洲刺桐港(泉州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

明清

郑和七下西洋,远至非洲、红海沿岸传教士利玛窦来华《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流传海外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示例:看法: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促进中外文明的交融。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中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交流。汉武帝时开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传统贸易的重要通道。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使者、商人络绎不绝。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等传到国外,胡椒、波斯枣、高丽乐等传入中国,中外贸易互通有无,贸易品种多样,丰富了中外人民的生活,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表格,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予说明原因即可。“看法”,由表格信息可知,中国古代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对外交往促进了中外文明之间的交融,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促进中外文明的交融。“说明”,依据所学知识从汉武帝以来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促进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等传到国外的同时,国外的胡椒、波斯枣、高丽乐等也传入中国,从而丰富了中外人民的生活、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等角度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丘吉尔“铁幕”演说:“……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经笼罩上了阴影。没有人知道苏俄和他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什么,以及他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里,如果还有止境的话。……”

材料二  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1961年9月)

材料三  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个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丘吉尔发表演说的目的何在?对于当时的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不结盟运动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是什么,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后,美国试图使之成为一个谈判场所,但遭到大多数成员国的反对。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就落实亚太地区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作出了承诺。这体现出亚太国家和地区对

A. 经济主权独立的维护

B. 区域合作实效的追求

C. 经济自由理论的推崇

D. 地区霸权主义的抵制

 

查看答案

法国在二战后的三十多年里,先后制定并实施了9个经济计划;英国在1962年制定了第一个经济五年计划,后又制定了经济发展国家计划;联邦德国在1968年制定了第一个全国经济计划;意大利则制定了1955-1964年的十年经济计划。这反映出

A. 欧洲一体化程度的加深

B. 计划经济体制在西欧的确立

C. 美国加紧对西欧的控制

D.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得到认同

 

查看答案

《孟子·梁惠王下》中提到天子的巡狩制度,其目的之一是“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而如今国君出游却使“饥者弗食,劳者弗息”。这一记载反映了

A. 治国应秉承民惟邦本

B. 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

C. 农耕经济的地位重要

D. 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

 

查看答案

下图为创作于1953年的一副木刻画(售余粮)。这一作品反映出当时

A. 国民经济恢复活跃了农村市场

B. 国家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

C. 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生产热情

D. 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