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 青铜工具与铁农具的并用
B. 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C. 施肥与灌溉技术的进步
D. 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文化元典是一个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留存的独特的并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化典籍。下列文化元典能反映中国春秋时代前黄河流域民众生产和生活情况的是
A. 《道德经》
B. 《诗经》
C. 《离骚》
D. 《孟子》
春秋晚期,晋国铸邢鼎,孔子认为晋国“失其度矣”;鲁国贵族季氏用了周天子的乐舞,孔子认为这是“僭越”;季氏推行“田赋”(征收土地税),孔子认为这违反了“周公之典”。孔子一再表示:“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以下与材料中孔子思想不符的是
A. 反对违反周礼的行为
B. 捍卫西周的礼乐文明
C. 怀旧的保守主义倾向
D. 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
A.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D. 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 | 一般称谓 |
妻(正室) | A三哥(20岁),B四哥(14岁) |
妾一(侧室) | C大哥(25岁) |
妾二(侧室) | D二哥(22岁) |
A. A
B. B
C. C
D. D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世纪以来,世界各地联系越来越密切。
材料一 世界贸易的中心转移了。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尔等城市。稍后,大西洋西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愈来愈占有海上贸易的中心地位。
材料二 在19世纪50至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
——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
材料三 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11%。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材料四 世界贸易总额
时间 | 世界贸易指数 (以1913年为100%) | 贸易总额 (单位10亿法郎) |
1880年 | 36 | 3.5 |
1890年 | 49 | 4.8 |
1900年 | 68 | 7.6 |
(1)材料一、二反映了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贸易特点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