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认为“天”与“鬼”是箝制人们行为的外在力量,能帮助天下安定,必须服从;丧、葬、音乐不利于积累财富与繁庶人口,这些礼乐制度必须废除。这反映出
A. 儒学无法适应社会需要
B. 墨家思想具有实用色彩
C. 墨学在争鸣中发展完善
D. 墨家对儒家思想的扬弃
材料:童第周,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他具有坚实的文化基础,有感于近代中国的科技现状,1927年,童第周正式到南京中央大学教书,进入了教育和科研领域。在亲友的支持下,1930年9月,他远赴比利时留学,用自己的智慧、才能,赢得了达克教授的信任。1934年,童第周回到了祖国,战乱期间仍坚持执教。童第周很早就认识到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性,鉴于当时中国科教体系的混乱,1948年,他又聘请在美国的物理海洋学家赫崇本担任山东大学海洋系教授,童第周在大学任教期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1979年,科学巨匠童第周逝世,享年77岁。
——摘编自王岩《我国卓越的实验胚胎学家童第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童第周为我国近代科教事业做出的贡献及其个人品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童第周致力于近代科学教育事业的时代背景。
材料:1948年7月,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来自美国、巴西、法国、加拿大、英国以及东欧、匈牙利的8名社会科学家,就引起战争的原因,在巴黎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和平问题谈话会,讨论出成果后集结成书出版了《战争为何发生?》。讨论会结束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8名社会科学家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呼吁书。呼吁书中写道:“据我们所知,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战争是人性的必然结果……所谓和平问题,就是如何把集团间乃至国家间的紧张、侵略限制在可控范围内,如何进一步将其指向对个人、对社会都具有建设性的目标。如此,也许就成了消灭人和压榨人的问题。这一目标仅靠表面改革以及孤立的努力不可能达成,最重要的是社会组织和我们思维本身要有根本的变化……如果我们试图避免导致武装抗争的侵略,为了实现最大限度的社会正义,那就应该有必要计划、调整现代生产力以及对资源的利用。”
——摘编自舒方鸿《战后日本和平主义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平问题谈话会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和平问题谈话会召开的积极作用。
材料:旧学制规定小学的修业年限为6年,且“四二”分段,90%的小学生只能读完初小四年。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对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为小学,应给儿童提供全面的基础教育。小学的修业年限为5年,实行一贯制。1952年,教育部根据北师大附小等6所学校进行的试验情况发出指示,规定“除了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游牧区及个别经济文化特别落后的地区可以推迟实施外,其他地区,不分城乡,争取到1957年秋季,小学全部改为五年一贯制”。
1954年通过的《政务院关于改进和发展中学教育的指示》规定:“中学教育的目的,是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成员。中学教育不仅要供应足够合格的新生,并且还要供应对国家生产建设具有一定政治觉悟、文化教养和健康体质的新生力量。因此中学毕业生,除部分根据国家需要升学外,大部分应该积极从事工农业生产劳动或其他建设工作。”
——摘编自刘桂玲《建国至改革开放前义务教育学制改革的历史研究(1949~1976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约翰。R.麦克尼尔认为,人类从简单社会向复杂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个同质性和多样性循环转换的过程。远古时期,人类分成一个个小群体,掌握着几种语言,生存策略也极为简单,人类呈现简单同质性。后来随着人类散布各地,文化多样性形成,从而发展出诸多复杂社会,如部落、城市国家、帝国等,宗教差异也越来越大。但公元1000年左右,多样化趋势逆转。多种文明的长期互动使复杂性成为一种原则,共尊一种原则的结果是文明趋同,语言和宗教的种类以及政治组织的数量都趋于减少,从而形成新的统一性。当这种统一性达到极限,新的复杂多样性又将出现。
——摘编自刘新成《文明互动:从文明史到全球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福建另辟了两条经由闽北的出省通道,使得闽南的陆上通道完善,此外该地区面向大海,有着为数众多的优良港湾,此时对外交通范围更广,往来国家更多,对外联系频繁,贸易规模更大……港口走私贸易给闽南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疫病得以传入。当地政府重治而不重防,防治疫情的认识不足,为防止引起恐慌,对疫情信息严格保密,温热的气候和民间停丧不葬的习俗使得细菌病毒大量殖。鸦片战争后,海关税务司拟定了口岸检疫章程,实施港口检疫,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海外疫病的蔓延,在与疫病进行长期斗争的过程中,中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西医也逐渐流入内陆,并起到了一定的防治疾病作用。但闽南地区的鼠疫流行时间仍然长达300余年,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摘编自林南、曾毅凌(明清间南疫病流行与海外交往之影响》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许多蛰伏的传染性疾病一度肆虐,鼠疫波及全国20多个省区,血吸虫病遍及长江以南所有省份,1949年10月,中央召开紧急防疫会议,确定了预除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建立快捷的信息沟通体制,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1950~1959年连续召开三次全国卫生会议,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强调群防群治,通过传媒界的政治动员和教育界、文艺界的防疫宣传,卫生防疫工作上升为全民政治运动,流行的各种疫病很快得到了有效防控。
——摘编自李向东、刘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情与疫病防控的政治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造成闽南地区疫病流行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明清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疫病防治的特点及作用。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疫病防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