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这一变化体现了
A. 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 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
C. 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
D. 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范仲淹(989—1052),北宋中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幼年家贫,但读书刻苦,后中进士,步入仕途。曾执掌应天书院,极力倡导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己、崇尚品德节操,书院学风亦为之焕然一新。在担任地方官时兴修水利、开军仓救灾、固边安民。后入朝为官,1043年,针对北宋吏治不整问题,主持了“庆历新政”,因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而失败。《宋史》记载范仲淹“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但要求家人畏名教,励廉耻,知荣辱,“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范仲淹一生始终为国计民生忧心不止,在其名篇《岳阳楼记》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范仲淹死之日,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南宋朱熹称其为“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摘编自闫德亮《浅析范仲淹的廉政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范仲淹步入仕途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范仲淹受到世人推崇的原因。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在德国进攻苏联的第二天,美国发表声明,支持苏联。罗斯福在这个援苏声明上加了一句结束语:“在今天,对美洲各地的主要危险是希特勒的军队。”1942年6月,美苏签订《美苏租借协定》。整个二战期间美国援助了苏联111.41亿美元的物资,其中包括飞机、坦克、冲锋枪、舰艇、石油、小麦等。
——摘编自从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苏联援助政策研究》
材料二 在战争期间,苏联对美国的援助以各种形式表示感谢。斯大林在1944年说“……美国和英国,……供给我们极宝贵的战略原料和武器……”但是战争结束后苏联在对待美国援助上作出了与战时不同的评价。1948年苏联国家计委主任沃兹涅夫斯基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军事经济》一书中对战时美英援助只有两句话:“……如果把这一时期盟国向苏联提供的工业品数量同苏联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的工业品数量作一比较,就能看出,在实行战时经济体制期间,这些供应品只占本国产品的4%。”
——摘编自单云《浅析二战期间美国对苏援助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援苏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在美国援苏问题上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建国后,教育事业一定程度上受到“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旧教育观念的困扰。1949年12月开始,党中央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作为培养新时期知识分子的重要途径,全国中小学由此掀起劳动教育热潮。如河南省汤阴县鹤壁完小语文老师李棲鹏讲《斯达哈诺夫》一课时,强调学生应该学习斯达哈诺夫的劳动精神;马焕然老师在讲历史课时,以劳动在人类生活中的巨大意义启发学生。少先队组织了《劳动就是幸福》《歌颂我们祖先的劳动》等大队活动,出了《劳动是光荣的事业》的队报。学校利用晚会向学生介绍了曲耀离、李顺达等光荣劳动事迹。在不影响学习和健康的前提下,指导学生植树、种花、布置教室、打扫卫生以及搬砖和砌路。增设以科学实验、手工雕刻等为主的“手工劳动课”。
——摘编自陈彤彤《刍议建国初期我国中小学的劳动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我国中小学是如何开展劳动教育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展劳动教育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表是《复兴之路》部分目录,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围绕“民族振兴”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西欧,称雄一方的封建领主掌握着城市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他们想方设法地加强对城市的榨取和勒索,如莱茵河上领主设置的关卡12世纪为19座,13世纪末增加到35座,15世纪高达60座。西欧城市兴起后,很快便展开了反封建领主的斗争。在英王亨利二世同封建领主的斗争中,英国市民坚定地站在了国王一边。在那些国王无力实现统一的国家里,中世纪城市则采用城市同盟的形式与封建割据抗衡。米兰市民发动了武装起义,将领主米兰大主教及其所属军队逐出了城外,取得了自治地位;热那亚、威尼斯甚至在取得完全自治的基础上成立了城市共和国。尼德兰的圣奥梅尔以每年支付30磅的代价,从领主佛兰德尔伯爵处,为行会成员和市民换取了在两个港口的免税权。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明清江南市镇行政管理简表
——据张海英《明清江南市镇的行政管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城市兴起后反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内容,并简析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江南市镇管理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