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事件的分类整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一位同学将历史上重大改革分为两类:a类——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b类——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其分类标准是
A. 是否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 是否导致原来社会性质的改变
C. 是否是向国外学习为主的改革
D. 是否以解决民族危机为其目的
有人认为“1861年改革后,俄国广大的农民遭到的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
A. 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B. 付出高额赎金
C. 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D. 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
下列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表述最准确的是
A. 是由封建地主阶级主持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 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
C. 动摇了封建生产关系
D. 是对农民的一次厚颜无耻的掠夺
19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
A. 维护农奴制度
B. 废除农奴制度
C. 推翻沙皇专制
D. 对农奴制进行改革
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 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 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 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 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写到:“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马丁路德的这一观点
A. 使人们摆脱了宗教信仰的束缚
B. 否定了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
C. 确立了世俗政权高于教会的原则
D. 倡导人们要节制私欲、安贫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