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法分为公法与私法,私法调整的是个人之间的关系,公法是限制、规定公权力,国家公权力不能进入私权利或私人法律关系空间,在司法领域仅仅发挥保障私权的功能即可。这说明
A. 罗马法十分完备
B. 罗马法私法比公法更重要
C. 罗马法注重调整民事关系
D. 罗马法维护平民利益
雅典决策机制中,公民不分能力一律按一人一票的平等原则决定事物。苏格拉底认为,这一做法是用单纯的数量平等取代了真正的比例平等,人民大众的统治,在雅典演变成为不讲法治、抛弃道德、剥削富人的暴政。这一观点
A. 全面客观地反映了雅典民主的现实
B. 有助于后世间接民主从中吸取教训
C. 是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的佐证
D. 代表了全体居民对政治现实的不满
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 秦朝郡县制度削弱了地方的力量 B. 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C. 唐朝三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 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唐代前期的宰相中,科举出身者很少。唐玄宗开元元年到开元二十二年间,宰相中科举出身者有十八人,占这一时期宰相总数的三分之二。唐宪宗以后,进士在宰相和高级官员中更占据了四分之三的绝对优势,终唐一代再没有发生变化。这反映了,唐朝
A. 宰相权力不断加强
B. 社会阶层日益固化
C. 士族势力逐渐削弱
D. 官僚体制渐趋成熟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对西周制度概括的是
A. 分封制度,天下归帝
B. 宗法制度,天下归嫡
C. 井田制度,天下归私
D. 礼乐制度,天下归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推动下,1872—1875年,清政府分四批共派120名(广东84人,江苏20人,浙江9人,福建4人,安徽2人,山东1人)幼童到美国留学,主要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李鸿章、沈葆桢还促成清政府于1885年三次派遣以福建船政学堂的学生为主体的留学生赴欧洲诸国留学,主要学习造船、驾驶、兵技等。学生出洋后,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还要集中学习圣谕广训。
——《中国近代赴欧美与赴日留学教育比较分析》
材料二 清末新政开始后,留学政策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并由此得到推广。1901年,清政府发布上谕,命令各省督抚仿照江苏、湖北等省做法,选择文理明通之士出国留学。同时,自费留学生如学成获得优等文凭回国,准照官派留学生一体考验、奖励和派用。当时清政府认为欧美各国道远费重,即不能多往,而日本则断不可不到。赴日留学的中国学生到1905年底达到8000余人的规模。在当时留日学生中,速成科占67%、普通科30%,高等专科入学者3%一4%,进入大学者仅1%。清政府1907年发布上谕:(留学生对)国家要政任意要求,不考事理,肆口诋其,以至无理愚民随声附和,奸徒游匪借煽惑,大为世道人心之害。
——据《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后期留学教育的特点,并指出20世纪初留学教育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赴日留学热潮出现的原因,并指出留学教育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