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0年,47名在华英商上书英国国会,历数在华遭受的禁止乘轿等诸多限制,控诉广东当局称其为“奸夷”。1834年,80余名英商致国王的请愿书建议发动战争解决对华关系问题。这反映出
A. 英商旨在维护大英帝国尊严
B. “海禁”政策阻断了中英贸易
C. 英国寻求平等的对华关系
D. 侵华战争舆论氛围逐渐形成
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分布大小港口有一百多处。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中国出口的商品有236种之多。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 清政府逐渐废除了“海禁”政策
B. 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比较密切
C.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D.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于出超地位
宋太宗选拔将领,重视其是否“循谨”,即能很好管束下属,武勇则次之。宋真宗御制武臣“敕七条”规定,将领的关键在于修身、守职及威严三项,无一条涉及果敢用兵等要求。由此可见宋朝初年
A. 治军突出理学思想
B. 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 制衡兵权管控过度
D. 铲除地方割据势力
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古代漕运线路的变化
A. 适应了经济格局的变化
B. 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 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
D. 影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公元前546年,宋国大夫向戌约晋、楚两国在宋国都城商丘开会,调停两国间的战争,这次弭兵会盟由各国有势力的大夫参加。会议约定各国间停止战争,破坏协议者,各国共讨之。这一活动
A. 标志着分封制已经瓦解
B. 反映了士族阶层的崛起
C. 表明政治结构发生改变
D. 确立了宋国的霸主地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英国政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至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等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1903)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
——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晚清卫生观念的传播对近代化的积极作用。